言论

培养人才发展经济/南洋社论

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经济逐步复苏的趋势愈发明显。

数据显示,接待与旅游业、会计、零售业以及消费品行业成为职缺最多的领域,这一现象标志着企业开始扩张,经济活动重新蓬勃发展。

然而,随着需求增长,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接待与旅游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招聘广告数量最多,达到4万7000个。这一数据反映了人们对旅游和休闲活动的渴望,以及对服务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5领域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会计职位和零售与消费品行业的需求也居高不下,分别有3万9000个和3万4000个招聘广告。这些数字不仅显示企业对财务管理和销售服务的重视,也暗示消费市场的复苏和扩大。除了传统行业外,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

根据大马雇主联合会主席拿督赛胡先的说法,资讯科技、电子商务、金融与金融科技、医疗保健与生物技术,以及旅游和接待业是增长最显著的5个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在技术创新和服务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就业市场提供新的机会。

然而,随着需求的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为了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并培训国人提高技能,减少对外籍劳工的依赖。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体系,提供针对各个行业需求的培训课程和项目。这些培训课程应该与行业实践密切结合,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企业与学术机构合作,展开行业实习和技术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实现“产学合一”。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激励企业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和吸纳力度。例如,可以给予企业提供培训的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其在本地招聘和培养员工。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展开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技术创新和科研的支持,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和升级。通过投资科研项目和创新企业,政府可以为新兴行业和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创新和科技领域。

推动本地人才就业

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外籍劳工的管理和监管,防止其非法就业和滥用现象。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动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减少依赖外籍劳工,保障本地人才的就业权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需求最高的职缺反映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新趋势,也为我们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并培训国人提高技能,满足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充实人才储备。

视频推荐 :

反应

 

言论

公务员加薪的喜忧/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于今年12月起,公务员加薪超过13%, 这是我国史上最高最好的薪金调整。

随着薪资的大幅度调涨,政府必须为此准备超过100亿令吉的财政拨款。

然而,当国家债务突破1.5兆,庞杂的财政赤字逐年扩大,马币汇率不断下挫之际,政府还须咬紧牙根,不惜给体制臃肿的公务员团队加薪,与其说是政府重诺责的体现,不如说是政府为讨好公务员的慷慨。

当然,将公务员最低的每月1795令吉总收入,调涨至超过2000令吉,帮助减轻低薪公务员的生活负担,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按“巨无霸汉堡”购买力折算,给低薪公务员调涨薪资是很合理的。

问题是,马来西亚是全球公务员对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比例约为1对20,远比新加坡、韩国、美国及中国还要飙高。

占行政开销31.5%

根据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务员的薪酬达956亿令吉,占政府行政开销的31.5%。

因公务员数量庞大,体制臃肿,要调涨全员薪资的话,那笔开销将呈惊人增长态势。

一向来公务员被视为“铁饭碗”,不仅享有各式名目繁多的福利补贴,更是终身不会被解雇,于是很多人都抢着要做,人数还一直不断剧增。

铁饭碗的工,薪金一直加,还能不断地拿下去,到了退休还能领取恩俸,终身享有退休俸,所以此次再加薪,怎能不欢喜。

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曾想废除公务员退休金制,却遭到反对;显然经济学的边际效用法则起了作用,加薪是理所当然,不加薪或加薪幅度不符合理想就会横生出许多怨怼之言。

过去人们对服务怠慢、工作态度懒散的公务员甚感不满,也希望政府能通过奖勤惩罚的激励配套提升公共服务的绩效,通过体制改革,铲除贪腐。

用加薪博取忠诚

可是政府用加薪以博取公务员的忠诚,会否能像新加坡那样,给公务员提供优渥的薪酬,就能倡导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文化,似乎还是一项疑问。

当然,从经济学的层面来说,调涨公务员薪资,会帮助促进经济循环,刺激消费,激活市场。

随着公务员的加薪,可支配收入增多,流动性的实用增强,还将带动房产、餐饮、家具、家电的消费,从而改善经济,增进社会的民生福祉,或许那才是皆大欢喜的公务员加薪。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