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塞车的损失/潘政麟

马来西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只有少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鉴于地广人稀性质,公共交通在马来西亚难以较好发展,且由于汽车售价及汽油相对便宜,因此几乎每个家庭至少有一辆汽车,这也导致我国时常塞车。

根据荷兰GPS实时定位公司Tom Tom报告显示,吉隆坡每年每人都“堵掉”75小时。

玛拉工艺大学的研究指出,在雪隆区的上班族,每天往返上班地点的路程花费大约1至2小时。

如果每人的平均时薪为7令吉,每天花2小时往返工作地点,每个月有22个工作天,一个月就因为塞车而亏损308令吉收入。

员工焦虑影响企业

鉴于交通堵塞,许多上班族只好提早出门,提早放工。假设一个员工每天需做8小时,加上1至2小时通勤,那么每天则有10小时在外奔波。

除了金钱与时间损失,长期被困在车龙里也让上班族倍感压力,这种压力经过长时间累积,会对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及不安情绪,进而影响生产力、工作氛围等,最后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商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马来西亚是个发展中国家,前期需要靠制造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交通通畅出货高效

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冠绝天下,其秘诀在于交通通畅。一个产品制造完成后送往港口都是准点,能够给企业带来时间上的便利。

在马来西亚制造产品,需要面对时间上的浪费(尤其在道路上),试问有多少人愿意在马来西亚生产产品呢?

制造业是讲究效率的行业。例如冠病疫情期间,世界对防疫物资的需求一时之间暴增,只有中国有效率、良好的道路能把产品送到需要的人、企业或国家手上,因此中国制造业在疫情期间赚了不少钱。

塞车会消耗许多人的时间,倘若有1000辆车被堵1小时,实际上浪费的时间就是1000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非常多的。

倘若人们把这些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例如做更多任务、工作、或是产出一些成果,那么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大好处。例如销售,倘若能够节省1至2小时,可能有助于促进成交,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马来西亚人大多都习惯塞车,所以我们认为是没有损失、影响的。但实际上深究起来,损失可能是非常大的!

马来西亚需要解决严重的交通堵塞,虽然短期内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但从长期来看,解决交通堵塞的收益大于早期的财政支出。

反应

 

国际

春运抢首批返乡堵路上了 中国网友:5小时不动

(北京18日讯)中国2025年春运自1月14日开启,为期40天,交通部门预计,自驾出行预计达72亿人次,为了避开可预见的人潮,有民众提早上路返乡;但是有网友发出视频吐槽,自己在沪昆高速上被堵了5小时一动也不动,“大聪明们”赶上了第一批过年回家的行列,却仍是躲不过塞车命运。

羊城晚报报道,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沪昆高速路上的车辆动也不动,停滞的车阵一眼望去看不到头。很多人站在车旁,拿着手机刷新闻、聊天,甚至有一些司机懒得坐在车里,干脆走到路边散步、活动筋骨。

查询高速路塞车原因发现,由于沪昆高速江西上饶路段正在扩建施工,由东向西只能单向两车道通行,所以造成春运期间堵车,回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的小伙伴,尽量绕行沪昆高速衢州与江西上饶路段。

有网友分享自己是深汕高速鸣门段的“堵车受害者”经历,称每年都要开车回家过年,往年是年前1、2天回去,有点小堵,基本上也能接受。但年后初七返程。每次都堵得七荤八素。

也有人说,此时距离过年还有多日,不少人都还在工作。看到沪昆高速江西上饶段现在就堵成这样,不如下高速路,改走其他路线,或是干脆别开车了。

报道指出,交通部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自驾出行预计达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高峰或创历史新高。根据分析研判,春运道路交通出行将呈现,总量高位运行、节前节后短时集中,潮汐式时空分布等特性。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