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多管齐下推动减塑/曾志涛

最近,一项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针对109个国家微塑料摄取量的研究发现,我国在全球人均饮食微塑料摄取量中名列前茅,平均每天摄入约502.3毫克的微塑料颗粒。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主要来源于塑料垃圾的降解以及日常用品中的塑料微珠。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食物、水和空气,并可能引发各种疾病。除了对健康的影响,微塑料污染还对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可能导致物种病变和生态系统失衡。

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的报告,我国每年生产16万1000吨塑料废弃物,其中塑料袋占最大比例,约35%。

此外,我国每年有超过3000吨塑料排放到环境中,相当于每人每年1.68公斤。乱扔垃圾是塑料污染的最大来源,占64%,其次是非法倾倒大型垃圾(15%)和等待收集的垃圾外泄(15%)。

为了应对塑料污染和危害,希望联盟第一次执政时制定了《2018至2030年零一次性塑料路线图》,旨在以综合和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

在这项计划开跑后,一些百货公司的收银台已停止发放一次性塑料袋,一些则对一次性塑料袋征收20仙的污染费。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在推动减塑方面,政府的政策固然重要,但民众和企业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民众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袋,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

在瑞典,家庭垃圾分类系统极为完善,绝大部分家庭都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瑞典的垃圾回收率高达99%,其中超过50%的垃圾被用于能源回收。

当然, 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塑料使用,推广可降解材料的使用。

德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绿色点计划(Green Dot Scheme)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根据该计划,企业生产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包装废弃物条例,并负责回收自家的废料。这不仅提高了垃圾回收率,也促使企业采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

此外,政府应增加对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塑料污染。例如,荷兰发明家柏杨·史莱特(Boyan Slat)创立了The Ocean Cleanup项目,通过自动化设备大规模清理海洋中的塑料废弃物,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教育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减塑的醒觉,如将环保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校园环保活动,每周举办一天“无塑料日”活动,规定学生在这一天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并从学校食堂和校园商店开始减少塑料使用,潜移默化地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

综上所述,减少塑料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你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管齐下的减塑策略,我们才能及时减少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确保一个更安全、可续的未来。

反应

 

财经新闻

加强回收计划 雪州将落实减用塑料

(八打灵再也20日讯)雪州卫生及环境事务行政议员嘉玛莉亚透露,州政府接下来将继续落实数个事项,包括为气候变化适应中心开幕、加强回收计划以及会探讨要如何减少州内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等。

也是万达镇州议员的嘉玛莉亚指出,州政府接下来可能会研究要如何减少州内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她说,槟州政府如今已推行1令吉的塑料袋费,雪州政府今年可能会探讨要如何做出调整,看是否有任何条规是可以把它换成周末不用塑料,还是要调高塑料袋收费。

她指出,为了让人民有这方面的意识,当局去年也有举办环境嘉年华、调查等。

嘉玛莉亚认同要让人民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需先为他们创造这样的一个环境。她坦言,当局所面对的挑战包括并未为人民创造让大家觉得回收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的环境。

关于禁止塑料,她指出,这方面更多是受联邦法律所监管。而雪州政府也正探讨哪一些州法律与立法是可以让他们进行特定的执法。

她解释,基于雪州政府还是会发放隶属地方政府管辖之类的牌照,因此当局会探讨有哪些控制机制是可以用来控制一次性塑料垃圾。

雪兰莪州政府从2020年落实向消费者征收20仙塑料袋收费政策,而截至2023年,州政府已获得3800万令吉。而有关的收费也已被纳入雪州塑料袋信托基金。

人民环保意识有改善

嘉玛莉亚说,根据调查,虽然现在还有蛮多人用一次性塑料,可是对于一次性塑料这件事,人民的意识在近年来已大有改善,即大部分人皆理解一次性塑料会带来的损害。

她说,州政府预计今年次季会在八打灵再也的特定地点,展开与食用油回收有关的试点项目。

嘉玛莉亚等一行人拜访《南洋商报》总社,并获得本报助理新闻编辑邓绍拥接待。

出席者还有嘉玛莉亚政治秘书兼八打灵再也市议员琪拉杜拉因、万达镇州选区协调员兼八打灵再也市议员梁启靖、八打灵再也市议员叶倩仪、王绥生、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张庆伟以及八打灵再也千百家村村长林樱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