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选的良辰吉日/林恩霆

国阵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日前指,即使东北季候风带来雨水,造成水灾都好,国阵都有能力一边赈灾,一边进行拉票。

阿末扎希此话一出,遭到在野党和时评人的批评。这一句话,其实是一句对国阵基层的激励喊话,也就是无论风大雨大,国阵基层已做好准备应付。

政治人物说话必须要有前后思考,拿捏敏感度,不然对手就会趁虚而入。因此,阿末扎希的气焰让他忘了思考,让国阵背上“不顾选民安危,只顾政治利益”的骂名。

翻开历届大选的举行日期和投票率,我们可以发现在近两届大选的投票率都保持在82%至85%左右,而这也是希望联盟想要保持的高投票率。

下届投票率或不高

然而,下一届大选的投票率可能不会高,但这并非真的与日期有关,因为来届大选已把选民年龄降到18岁或以上,同时也将那些不愿投票,而未登记成为选民的国民自动成为选民。

一旦18岁至20岁的年轻选民或自动登记成为选民的“新选民”对选举反应冷淡的话,那么投票率自然就不会高。

根据过去历届大选的投票率看来,尤其是在敦马哈迪出任首相的1999年,该届大选是落在11月29日,几乎就是东北季候风来袭的浪尖上,而当年的投票率仅仅是69.3%,但却比在4月份举行的1995年大选的投票率(68.3%)还高。

冲击马来甘榜票源

国阵在1999年大选,因马来选票的分裂,进而让马哈迪选择在东北季候风狂吹的时候,举行大选,希望可以降低投票率,尤其是烈火莫熄运动下,与国阵渐行渐远的马来选票。

然而,对于目前的国阵来说,华人选票已不再是1999年大选所产生的投票情绪,当年的华人票是亲国阵;如今的国阵是需要依靠马来选票来赢得政权,因此在东北季候风来临时举行大选,进而冲击东海岸选区和马来甘榜的票源,不该是国阵所祭出的策略。

因此,若大选果真在今年举行的话,必定是东北季候风来临前解决,不可能拖到11月下旬或12月份,因为东北季候风会把国阵巫统的选票吹走,那时候可是真的大风吹了!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