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人自居论精神,去了哪?/江振鸿

民主行动党当年因发表大马人自居论而闻名的某领袖,日前对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所谓的华社拨款大作文章,指华社在此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所获的拨款,比起2020年财政预算案,减少了高达77%。

其这番以种族角度及思维来分析看待财政预算案的言论,与其当年发表大马人自居论时,给人那种全民思维的形象,似乎大相径庭。

2021年财政预算案所谓的华社拨款,包括通过国民储蓄银行拨出1亿令吉供给华裔生意业者申请,和改善华社教育设施、房屋及新村发展。

这个减幅高达77%的拨款,咋看之下,令人愤怒,但是冷静一想,薪资补贴计划和30令吉公共交通月票,华社没有份吗?

所有华裔家庭月入都高于5000令吉吗?因为在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月入不超过5000令吉的家庭,将在第三轮的国家爱民援助金中受惠。

所有华裔的课税收入,都超过7万令吉吗?因为在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年收入5万以上到7万令吉的应课税收入范围,个人所得税率将降低1%。

我国私人界职场,都是由他族所主导吗?因为在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迁厂到我国的新厂商将享有10年优惠税率。

华裔年轻人所购买的房产都是超过50万令吉吗?因为在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购买首屋房价50万令吉以下的印花税将获的豁免。

其实,历届政府的财政预算案,都有所谓的族群拨款。

族群拨款有害无益

类似的拨款,对我国的族群融合恐怕是有害无益,因为某族群所获得的拨款,无论多寡,都会有一方为了某种议程及目的,鸡蛋里挑骨头来个煽动炒作。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以往的预算案,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的教育拨款,并没有阐明各源流学校所获得的拨款。

还有,给华社的房屋及新村发展的拨款,何不归纳于房地部的拨款?1亿令吉供给华裔生意业者申请的拨款,何不归纳于企业发展及合作社部门的拨款?

当然基于目前的国情及政治现实,这些归纳于相关部门的拨款,固然不能如理想中的根据实际需求,不论种族背景身分发放出去,但是至少可以减少财政预算案中的种族色彩。

不过话说回头,自诩多元、尤其是拥有以大马人自居的财长的希盟,曾经有两次的机会去纠正及立下典范,减少或杜绝财政预算案种族分配式的拨款,让相关拨款根据实际的需求,公平地发放。

但是遗憾的是,由希盟政府所提呈的2019及2020年财政预算案,仍然有所谓的族群拨款。

以包括了华教拨款、华社的小型商业贷款及新村基本设施的发展及维修的华社拨款为例,这些拨款难道就不能分别以去种族化且根据实际需求发放的教育拨款、政府企业铺助拨款及地方民生基建拨款来取代吗?

反应

 

言论

为何只在农历新年涨价?/江振鸿

某家刚于大马交易所上市的本地连锁茶室餐厅,早前贴出告示牌,指将在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征收的服务费从10%调高至15%,引发市场不满后,日前宣布,服务费将保持不变。

其实,饮食业于农历新年期间涨价,似乎已是我国过年的另类“习俗”。

较能接受间接涨价

饮食业涨价有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式涨价,即一些业者尤其是饮食小贩业者于农历新年期间,直接以价格较高的价格售卖食品。

第二类是间接性涨价,即一些餐馆于农历新年期间,只提供所谓的新春套餐菜单,让上门的食客被强迫性消费。

虽然两者都是涨价,然而第一种却恐怕较会引起消费者的心理抵触,毕竟是得用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同样的食品。

所以,这些只赚取蝇头小利的饮食小贩业者们,每年往往都处于农历新年期间该不该涨价的舆论风口浪尖;反之,民众对于那些财大气粗餐馆的变相涨价,似乎欣然接受。

当然,这些饮食业者于农历新年期间涨价,固然有其理由,包括所谓牺牲自己与家人团圆共度农历新年的时光来做生意,以及必须付出额外的工资予员工。

但是,一些于农历新年期间照常营业的连锁快餐店及便利店,也是在得付出额外的工资给其员工的情况下,都没有涨价。这就难怪农历新年期间,不少人都情愿到快餐店用餐。

更何况,多元社会的我国,一年中都有好几个“如果有营业做生意,就得付出额外工资给其员工”的佳节公假,例如开斋节、屠妖节及圣诞节等等。

然而佳节期间涨价的课题,为何却只发生于农历新年这个佳节?

消费者“纵容”后果?

所谓有怎么样的消费者就有怎么样的商家。

当你觉得某餐馆或小贩价钱不公道或服务不好,心中埋怨数句后,下次仍乖乖去光顾双手奉上血汗钱;当你所光顾的熟食档已经缴付了租金予咖啡店的情况下,你在里面用餐却被咖啡店业者强制性规定最低饮料消费时,你如果选择妥协而非即刻打包离开以示抗议,就别怪这些商家对你的血汗钱予取矛求。

我国是一个自由市场,商家有涨价的理据,消费者也有光顾的权利。

因此,多年饮食业于农历新年期间涨价的这个“习俗”,是否就是消费者们的“纵容”后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