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失业率降,经济复苏在望/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失业率降至3.1%,创下自2015年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较前一年的3.3%显著改善。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扩张,更折射出我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的韧性复苏。

3核心驱动因素

失业率下降,就业率上升,主要以下几个核心驱动因素:

1)制造业的强势复苏:电子与电气领域成为就业增长的“火车头”。全球科技需求上升带动马来西亚半导体、电子元件等产业扩张,制造业就业人数连续多月增长,其中12月制造业生产同比增幅达4.6%。这一趋势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东南亚制造业地位的提高密不可分。

2)服务业的多元化贡献:批发零售、艺术娱乐、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推动零售业岗位需求激增,而旅游业复苏(游客人数接近疫情前水平)则进一步激活相关服务领域的就业。

3)政策与投资的协同效应:政府推动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泛婆罗洲高速公路和私人界投资持续发力,带动建筑业和农业就业稳定增长。

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就业市场结构性亮点与隐忧并存,其中青年失业率改善但仍需关注。15至24岁青年失业率降至10.3%(约30万人),虽较前值微降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群体通常面临技能错配与就业经验不足的双重挑战。

此外,自雇人士数量增长0.4%至312万人,反映数字经济催生的零工经济与小微创业活力。然而,这一群体缺乏社会保障与收入稳定性,需政策进一步规范与支持,以避免潜在的社会不平等。

从就业市场看我国经济前景,2024年马来西亚经济在内需(消费增长6.2%)和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项目与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下实现稳健增长,GDP增速预计达4.8%。

失业率下降与劳动参与率提高(70.6%)形成正向循环:薪资上涨与消费者信心增强进一步刺激消费,而企业投资信心回升则带动就业岗位扩张。

经济面临2挑战

尽管前景乐观,我国经济仍面临两大挑战:

1)全球贸易摩擦的溢出效应:美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政策可能间接冲击马来西亚出口(因部分产品经墨西哥中转至美国),而马来西亚贸易额占GDP比重高达150%,外需波动或削弱制造业增长动能。

2)通胀压力与政策平衡:最低工资上调至1700令吉与能源补贴取消,可能推高2025年通胀。

我国政府应该注重产业升级与技能转型,继续强化电子、绿色能源等高端制造业优势,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弥合青年技能缺口,避免结构性失业回潮。

政府可调整外劳政策。失业率持续走低为减少低技能外劳依赖提供窗口,但需同步提高本地劳动力生产率,避免关键行业如种植业、建筑业出现用工短缺。

另一方面,政府推动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等跨境项目吸引高附加值投资,巩固东南亚供应链核心地位,有助于吸引高质量投资,提供高素质就业机会。

经济转型阶段性成果

我们认为,失业率降至3.1%不仅是统计数字的胜利,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从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到服务业的数字化渗透,从青年就业扶持到区域合作深化,我国正以更均衡、更包容的姿态应对全球化变局。

唯有持续推动“以人为本”的政策设计,方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将充分就业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视频推荐 :

 

 
 

 

反应

 

要闻

沈志强:聘毕业生参与培训 政府将允雇主用部分征税

(吉隆坡11日讯)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宣布,为协助降低青年失业率,政府将允许雇主使用部分征税,用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加入培训平台,该措施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行。

他说,这项新政策旨在为毕业生提供宝贵的工作经验,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解决“无经验难就业”的困境。

“许多求职者常说,‘我没有经验所以找不到工作;但如果不给我机会,我永远也无法累积经验’。因此,我们将聘请应届毕业生视为一种培训形式。”

沈志强今日在人力资源发展机构大厦出席开斋节庆祝活动时发表上述谈话。出席嘉宾包括人资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曼、人资发展机构主席拿督阿布胡莱拉、总执行长拿督沙胡哈末,以及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驻马大使,和成功集团创办人丹斯里陈志远。

针对此事,沈志强表示,该计划也将为企业提供扩展业务的动力,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了提升青年就业能力,政府将通过人力资源发展机构推行多项措施,包括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

根据媒体早前报道,人力资源发展机构去年共征收了23亿令吉的培训费,较前一年的21亿令吉明显有所增加。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