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陈万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加剧。无论是美国的“美国制造”政策,还是中国的“2025中国制造”战略,各国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这些政策不仅包括政府对本土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和补贴,还涉及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这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而作为开放经济体的马来西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下,马来西亚一直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然而,随着美国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相继实施保护主义政策,马来西亚面临着诸多挑战。

美国总统拜登延续了前总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不仅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还推出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内投资计划,以支持“美国制造”产业。

同样,中国的“2025中国制造”政策也旨在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这些措施无疑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

首先,关税的增加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打击了依赖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制造业。

对于马来西亚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这意味着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往往伴随着报复性关税措施。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这种你来我往的关税战,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也波及到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其他国家。

加大力度支持本地企业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马来西亚的企业在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时,不得不面临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等问题。

马来西亚政府应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助和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和本地化方面,马来西亚也需要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和运输效率,减少对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依赖。

同时,政府可以支持企业在本地投资建厂,促进本地供应链的发展,提高经济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马来西亚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提供了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的契机。

通过推进经济多元化、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和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与本地化,马来西亚有望在全球经济动荡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反应

 

言论

全球ESG挑战与机遇/陈万诚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重新调整美国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政策,迅速掀起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

他削减数千亿美元的绿色基础设施资金,暂停多个联邦多样性与包容性项目。这些举措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也让全球对ESG政策的实际价值展开广泛讨论。

只顾短利损害信誉

对于马来西亚,这场争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契机: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坚定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ESG逐渐成为马来西亚吸引国际资本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能源、棕榈油和制造业等领域。通过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承诺,许多马来西亚企业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

然而,这一趋势也伴随着隐忧。一些企业可能倾向于通过“绿色洗白”来追求短期利益,而非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实现实质性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信誉,也可能削弱马来西亚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跑者的声誉。

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也面临新的挑战。特朗普的政策调整虽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并不会因短期政策的逆转而消失。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仍然稳步上升,例如78%的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是真实且重要的。马来西亚投资者和企业需要看到这一长期趋势背后的机会。

大马需找到平衡点

从战略上看,马来西亚需在ESG领域找到务实的平衡点。企业在设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必须将其与经济逻辑结合起来,确保项目的长期收益清晰可见。

同时,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和监管框架,帮助企业降低在可持续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例如,在绿色技术投资和区域合作项目中提供税收激励和资金支持,不仅能促进企业成长,还可以提升马来西亚的全球竞争力。

马来西亚应充分利用自身在多元文化和区域合作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协作,巩固自身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地位。

通过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确保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同步推进,马来西亚企业和政府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务实与创新的结合,将让马来西亚在ESG争议中不仅站稳脚跟,更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