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方城

大家也许有经历过,孩子相信老师多过家长的体验。老师讲的一定对,哪怕那个家长也是老师,就是没有孩子的老师来得有影响。大家有没有想过,孩子上了中学,除了朋友的影响,为何对老师就慢慢不再信任?

有一天,读初中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很是沮丧,我多次询问后,知悉她在学校的会话班被同学言语霸凌已有一段时间了。她说自己曾向老师反映,但是老师听过了就算,只是劝她不要在意别人的话。



她也向老师表达自己要换班的意愿,老师则劝她不要把问题闹大,换班是要经过调查才行的。她觉得自己在那一个会话班,精神无法集中,学习效益很低,所以觉得很沮丧,无法释怀。

我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换班又不是刑事案,竟要开档案调查?因此,我致电询问,结果发现并没有那样一回事。

也许老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故这样恐吓孩子,希望孩子打退堂鼓。孩子后来也知道了老师的欺骗,所以觉得很失望,她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老师竟然会这样敷衍漠视她的问题,对老师信任度,也因此直落。

将心比心事半功倍

这说明了什么?老师在育人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教学,身教及处事态度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老师常忽悠学生,老师把自己与学生的谈话内容当作闲话与同事们说起,其实就已经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抹去了。



有些学生也许会因此想不开寻短见。毕竟每个人的忍耐度不同,有些学生可以乐观看待同学的取笑及老师的失信,但有些人不能。

所以老师在处理孩子的个案时务必小心,要知道孩子的差异,孩子的认知能力绝对不会比成人差。时间是证人,日子一久,话题内容一旦被传开,学生就会知悉,届时又成了另一次的霸凌案件了。

故此,如果老师要取信于学生,只需要记得将心比心,唯有老师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教学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反应

 

要闻

学生遭性骚扰却被问话 学术组织抨频找错对象

(八打灵再也23日讯)在教授涉嫌发布裸照性骚扰学生事件上,马来西亚学术运动组织(Gerak)谴责当局传召公开指责这名教授的3名大学生和一名学者问话。

大马学术运动组织形容,此举是不必要的。

该组织发文告说:“为什么当局如今越来越频繁地找错对象,恐吓和惩罚向来为受害者的大马人,而真正的罪犯却如此轻易地被放过?”

据报道,警方已传召这4人问话,他们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目前已被停职的马大教授,指他们涉嫌违反2012年和平集会法令。

其中一人已在上周录取口供,而其余3人,包括马大女权俱乐部主席陈捷雯(译音)则将在本周六上午接受问话。

其他人包括马大性别研究硕士毕业生代表S.英德拉玛拉、拉曼大学生黄晓优(译音)以及马大学术人员协会执行委员阿兹尼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