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安华与叛徒的爱与恨/林恩霆

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直捣黄龙,亲自去到前爱将拿督斯里阿兹敏的鹅麦国会选区去,扬言准备在来届全国大选中瞄准“叛徒”的选区,借此惩罚背叛公正党者。

背叛公正党者故然可恨,但安华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断不能这里喊背叛公正党者为“叛徒”,却那里敞开双手迎接其他背叛所属政党的议员。

公正党在议员变节的立场上,存在着因利益而保持着有所不同的立场。

2008年大选后,安华所主张的9·16变天,也就是要求国阵议员背叛所属政党及时任首相敦阿都拉,转而支持他出任首相。

不仅如此,当时的49名国阵后座议员飞往台湾考察时,安华委派了蔡添强、赛夫丁、傅芝雅和黄洁冰“追到”台湾去当说客。

蔡添强归国后,强调有信心大部分的国阵议员会支持安华,甚至退出国阵,加入当时的民联。如斯的政治举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开启了我国政治青蛙“大举”跳槽可行性的先例。

再来,便是马六甲州选,这不过是去年的事情而已。

马六甲州政府垮台,全因4名议员变节所引起,其中两位还是国阵巫统议员,但安华却将这4位变节议员奉为英雄,还为他们辩解,甚至委派其中两位代表希盟上阵州选。这岂不是口喊打青蛙,那边却接受青蛙吗?

政治原则自相矛盾

或许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毕竟这个政党在马来半岛政治中,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2018年大选后,国阵中央政府垮台,国阵成员党中首个宣布退出国阵,并转向支持希盟,那就是在国阵旗帜下当选国会议员的民统(UPKO)党魁马迪奥斯(Wilfred Madius Tangau)。

阿兹敏即是公正党的叛徒,那么这位已经加入希盟大家庭的马迪奥斯不也是国阵叛徒了呗?因为他可是领着国阵主席签署候选人委任状上阵的国阵候选人,当选后就落跑的作为,其实与阿兹敏等人没差。

然而,安华一边厢大骂阿兹敏是叛徒,另一边则敞开双手,笑脸迎人地欢迎马迪奥斯的加入,这就是公正党和希盟等人所坚持的政治原则自相矛盾的地方,甚至可说是标准放两边,利益摆中间啊。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