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安华需好形象马来领袖/林恩霆

前首相兼巫统现任副主席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要求拿督斯里安华劝诫其“徒弟”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勿搞垮巫统,也就是不要用极端手段把反对他的人全给“砍掉”,否则的话,将影响团结政府的稳定性。

根据去年的全国大选成绩,巫统已不再是马来选民的选择,已被选民抛在土著团结党和伊斯兰党之后,而巫统近期的“清洗录”,其实是进一步地削弱该党的势力,尤其是把卫生部前部长凯利和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给排除在外,前者开除,后者冻结党籍。

凯利在喜来登政变后的部长表现,获得民众的一片赞好,甚获好评;母亲是华裔的沙里尔韩丹在马来年轻人圈子中,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年轻领导人。

如今,他们二人都被排除在巫统主流之外,可见巫统想要在马来年轻选民中,重新挽回支持,可说是难上加难。巫统未重整之际,先断了一支手臂,如斯的巫统将是团结政府的累赘。

马来选民厌恶巫统的贪婪和滥权,选择了国盟的土团党和伊党。即使近期爆出的土团党涉嫌挪用政府资金作为竞选基金一事,虽有动摇马来选民的信心,但在与巫统比较下,巫统仍然难以抹去“贪”的印象,而扎希目前还因贪污失信案进出法庭。

因此,在即将来临的6州州选中,国盟料会在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三州取得“舒服”的胜利;至于在槟城、雪兰莪和森美兰,预料在马来选民占多数的城乡议席将会落入国盟手中,就如槟城巫统和公正党从未失手的甲抛峇厎、打昔牛莪汝和峇东埔,都败在国盟伊斯兰党手中,可见绿潮凶猛。

须平衡巫统势力

安华想要依靠巫统平衡马来选票,在巫统大砍异议分子之后,显然已经不灵了。

毕竟依斯迈沙比里、拿督斯里希山慕丁、凯利和沙里尔韩丹在巫统内的形象,是属于正面的,反倒是扎希和拿督斯里阿末马斯兰并未获得马来选民爱戴,两人各自在选区中所获得的多数票只是3位数。

安华此时必须思考如何平衡巫统各方势力,甚至先下手为强,为凯利等人铺平其在团结政府内的平台,否则的话,一旦凯利蝉过别枝,其对马来年轻选民的号召力将是团结政府的一大威胁。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