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宗教和谐来自互相尊重/林煌达

每年2月份的首个星期是“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自联合国于2010年10月20日通过议决后,2月1日至7日这日子,即成了一座跨越宗教的桥梁,本着相互理解与促进和平的意旨,推广非暴力文化,以促成全球人民不同信仰间的和谐。

“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纪念活动在去年以“通过不同信仰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题,呼吁各国政府、机构与民间社会通过各种倡议及方案,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回教堂、犹太教会堂、庙宇等礼拜场所,依据本身的宗教信仰传播善念,展开跨宗教的对话。



身为多宗教的国度,印度勒克瑙虽在不同的宗教群体间有关系紧张的信号,却是少数未曾发生过重大宗教冲突,而且拥有高容忍度的城市之一;此外,作为世界文化大熔炉的槟城,也在去年打造了全马首个宗教和谐中心,希望能通过异中求同的智慧,提倡整体社会的和睦。

社会学家倾向于将宗教视为一种可巩固群体团结的工具。美国社会学家汤玛斯·卢克曼将宗教定义为一种具有强制性质的社会性建构符号系统,并以高于人类的视角,阐释它如何在各类生活义务中的实践给予指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心灵上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早在2017年6月,面簿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即在芝加哥举办的社区峰会演说中,将面簿与宗教划上等号,并建议人们在社交媒体的平台上寻求新意义。

他这番将面簿比喻成“新宗教”的说辞,尽管惹来不少争议,但其足以紧密连接世界、构建社区的力量,却非常值得人们关注。他认为,无论是教堂、运动队或街坊邻里,都是人们在各自社区中找寻意义的做法;然而,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疏远,故人们须从别处寻觅找生活的目的和归属感。



突破二元对立的僵局

被誉为“韩国社会贤者”的百岁哲学家金亨锡教授,在其近期出版的著作《在生活中寻找永恒之路》中探讨了人类、宗教、社会等问题,而且解析了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儒教等多种宗教原理及现象,其中亦包含帕斯卡尔、尼采、康德等哲学家对神的命题。

他在书中“宗教,是不是必须的”一章中提及,信仰是一场押上本身性命及人格的冒险与赌博,一旦失去,整个自我就会回归到“无”;但得到之后,不仅会占据自我,甚至还会占据永恒与生活的实际存在。

事实上,宗教在推广社会善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血腥与暴力。出于群体动物的本能,渴望拥有归属感的人类总希望能与“更多数”的群体相连。这种源自于原始人类的“部落主义”,也让人们亲近及拥护特定群体,且对其他群体产生敌意。

了解各种宗教的面貌,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脉络、哲学思想、人文风俗、仪式教义等,是达成宗教和谐的关键。可是,身而为人的我们,却难免受到有限的知识影响,而局限于本身的认知框架之中,固步自封。

更甚的是,我们也常以本身笃信的观点,当作放诸四海皆准的唯一法则,甚至强加套用在他人身上,并要求他人奉行。

因此,唯有突破部落主义及二元对立的僵局,以理性的对话取代二元对立的辩论,在坚持我“对”之际不急于证明他人的“错”,开明地对待各种差异乃至质疑的声音,放下偏见与猜忌,学会互相尊重,以求共存之道。

反应

 

要闻

陈超耀:没官方宗教 砂拉越不需涉回教徒活动指南

(美里7日讯)砂拉越人联党中央秘书长拿督陈超耀强调,砂拉越不需要落实联邦政府推行的回教徒参加非回教徒庆典和仪式的新指南,并呼吁联邦政府重新审视其必要性。

他指出,砂人联党理解并尊重部长提出该指南的立场,但必须强调,砂拉越在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中已明确阐明并无官方宗教。

“因此,制定任何涉及宗教的指南时,包括回教,都必须考量有关协议赋予的保障。”

陈超耀也是砂拉越旅游、创意产业及表演艺术部副部长。他针对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纳因莫达早前在国会宣布推行新指南一事作出回应。根据部长书面答复,该指南规定所有涉及回教徒的活动,必须获得宗教局批准,同时活动内容不得含有可能冒犯回教徒敏感性的元素。

对此,陈超耀表示,砂拉越长期以来是宗教宽容与和谐的典范,各族群和信仰群体,包括基督教、回教、佛教、兴都教及原住民信仰,皆能和谐共存,彼此尊重,并共同庆祝节日。

“这份团结精神深植于砂拉越文化,因此跨宗教婚姻、混合族群社区及强烈的社会凝聚力,都是砂拉越普遍现象。”

他强调,砂人联党赞扬砂政府在维护宗教自由及促进跨宗教理解方面的努力,使砂拉越成为全国多元团结的典范。

“我们相信砂人民并不需要这项指南,有关新指南在砂拉越并无必要,且过于干预。”

过度监管恐制造分歧

陈超耀担忧,过度监管宗教活动或过分关注宗教敏感性,尤其是在这些问题并未真正困扰人民情况下,反而可能制造不必要的分歧。

他说,砂拉越能够成为和谐典范,是因为宗教和谐是自然形成,人民自发地互相尊重,而非依赖外部强加规范。

“因此,强行推行过于僵化指南,反而可能引起误解、猜忌,甚至破坏原有和睦共处社会氛围,这不但无法促进团结,反而会在人们之间制造不应存在的隔阂。”

他认为,最佳做法是鼓励开放对话、相互理解,并加强宗教多元性教育,同时让人民自由维持自己的传统。

“从全国层面来看,制定政策必须在尊重宗教信仰与维护社会宽容之间取得平衡,砂拉越的成功经验已证明,信任和自然而然的共存,远比过度控制更有效。”

因此,陈超耀呼吁联邦政府重新审视该指南的必要性,确保政策不会无意间助长不宽容情绪,而是以促进团结与和谐为最终目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