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小学低年级“废除考试”之后(上篇) /林国安

10月31日,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在其个人推特宣布,从2019年起,小学一至三年级将废除考试,以主观式评估替代考试。

翌日,马智礼在国会走廊进一步说明这项改革是延续年前推行的校本评估,但不会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压力。教育部希望学校回归教育本原,注入爱、欢乐和互相尊重的元素,让老师专注教学工作,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11月4日,教育总监拿督阿敏瑟宁博士正式公告,从2019年起,我国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发展或学生学习为中心,不再以考试为导向。一项包含课堂教学评估的校本评估方式将取代现有考试模式,以形塑愉快与有意义的学习文化,让教师教学注入爱心、愉快与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的个性与特质发展。

勿轻言“废除考试”

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型,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采纳多样化教学方式,如因材施教和补救教学等。与此同时,引进适应“21世纪教与学模式”的多元评价方式,诸如观察、讨论、演示、实验、专项学习、成长档案、竞赛活动等,以培养学生协作、交际、创新、批判思考等能力。

综观教育部长的宣布和教育总监的公告,教育部实质拟在小学低年级推进教学评价模式改革,而非“废除考试”。毕竟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模式;考试也只是一种手段,检验学生学习状况、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师教学,它不是目的。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在于摆脱以考试为目的、把手段变成目的,遏制学生个性发展,片面追求及格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作用,并没有反对考试。

再说,考试与应试教育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试教育及其种种违反教育规律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诸如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教育异化”的办学制度,助长对考试及格率的过分追求等。这些有待整体教育体制的改革,加以综合治理,而非归结于考试制度的存在与考试的弊端。

诚然,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夸大考试的局限性与负面作用,特别是把应试教育现象归结为考试制度的存在,而要革考试的命,倡议“废除考试”,把考试与教育教学对立起来,这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教育部“废除考试”的宣布,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诸多疑惑:“真的没有考试吗?”、“不考试了,怎么知道学生知识点掌握了?如何评定成绩、等第?”、“当局将以什么评估方式替代考试?”、“不会又给教师增添行政工作负担吧?”这些反映教育部对制订新措施的理论基础语焉不详,教师和家长对教学评价模式转型的理念认知不足。

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型或改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需要什么样的理念认知?是教育教学工作者须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回归教育育人本原

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仍没摆脱应试教育的困境。考试导向、分数指标唯上、以结果制约过程,一直是教育体制运作的惯例,并且成一种“社会标尺”。

社会上普遍把考试成绩、排名论序和及格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业绩和学生学习成就的唯一标准;教育系统内部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往往依循这一传统惯性,熟练于利用考试引导教学和评价学生,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关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求,制约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把考试成绩作为教育教学根本的、唯一的追求目标,把对学生的加压变成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结果造成教育价值观偏移、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因此,我们必须对教育本原价值、学校内涵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做深度审视和实践突破。

在教育理念重塑上,寻求回归教育育人本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学习文化;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学生学习成就评价上,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反应

 

言论

美国政治领袖教育担当/林国安博士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分别发表政见,包括阐述对教育课题的观点和立场,尽见大国政治领袖的教育担当,以及胜选后美国教育政策的可能走向。

联邦集权与地方分管,向来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矛盾。特朗普主张关闭美国教育部,将教育主导权下放各州政府,以减少联邦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财政开支。

同时,通过“学校选择计划”,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以利用公共教育资金,将子女送到公立、私立、特许学校或在家学习。

贺锦丽支持保留教育部

贺锦丽则支持保留教育部,重视联邦政府支持发展公立教育系统的作用;反对公共教育资金用于私立学校,主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公立学校,以提升其教育质量。

除了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持不同意见,特朗普和贺锦丽在推进美国各阶段教育发展方面,也各有观点。

特别是贺锦丽,注意到减轻家庭幼儿照护负担,赋能学前教育的可及性和经济性,具体包括为家庭提供长达12周的保育有薪假,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6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扩大Head Start 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贺锦丽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多样化,吸引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减少学校中的种族和经济隔离问题;反对学校限制种族和性别议题教育的政策。

特朗普则主张在学校推广符合“爱国价值观”的教育,禁止在课堂上教导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意识形态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内容;支持将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引入公共教育课程。

为此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朗普倡议废除教师终身制,推行基于教学绩效的教师薪资制度;并提出设立新的教师认证机构,以确保教师符合“爱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贺锦丽则认为教师多样性对学生成就至关重要,主张通过教师培训和招聘计划,为少数族裔服务院校提供资金,以培养更多少数族裔教师。

贺锦丽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贺锦丽认为“大学教育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致力于推动高校奖助计划、学生贷款减免和实现社区大学免费教育,确保学生能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价值。

具体包括支持提高助金额,为弱势中学生、大学新生和残疾人士提供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社区大学;延续推动拜登政府的“有价值的教育储蓄”计划,为大学生减免或宽免大学债务,利惠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创业和购房;支持增加对少数族裔服务院校(如传统黑人大学和部落大学)的投资。

不过,特朗普反对大规模学贷减免,仅支持“收入驱动还款”计划,让学生根据个人职业收入和家庭经济调节支付还款。

为增加高等教育办学的可负担性和灵活性,特朗普打算通过“征税、罚款和诉讼”,从大型私立大专的捐赠基金中获取资金,以设立名为“美国学院”的免费线上大学,作为设立传统4年制大学的替代方案。

对于美国大学的营运,特朗普在意的是制订新的认证标准,避免其受左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异议份子的干预。

蓄意增国际学生门槛

美国是教育大国,难以规避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但是,特朗普“一刀切的移民歧视”,蓄意增加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他曾于任职总统期间签署“回教徒禁令”,限制来自回教徒占大多数国家的个人入境美国,导致大量国际学生的签证暂停签发。

贺锦丽是反对特朗普“回教徒禁令”的,她赞赏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贡献,而拜登政府教育部也恢复推进国际教育。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教育政见倾向教育管理去中央化,教育内容凸显爱国价值和西方文明传统,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反对大力投资公共教育。

贺锦丽则倾向通过联邦政府的支持以改善公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雷厉风行签署了近百项行政命令。他的教育政见是否付诸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他可能吸纳贺锦丽的教育观点吗,抑或把它当作拜登政府留下的“垃圾”,一并清除干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