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小心国行升息/南洋社论

一夜之间全球几大央行变了调——退出宽松兼升息,对于许多小市民来说不啻是危机,并将“输”很大!

今天,美联储2年来升息4次,年底如果再一次,就是5次。这些年来,国行不曾升息,但谁晓得它还能挺多久?



万一撑不住了,加息,将是小市民灾难的开始。正在供房者,应作好最坏打算,在国行发难之前,先存一笔钱,有备无患。

还没买房的,想成为有壳一族,机会越来越渺茫。如果你正在炒房,供到力有不逮,或许已经来到弃房而逃时刻,少赚好过将来亏损。

一周以来,从欧洲到美国,央行官员讲话基调变了。全球5大央行,4个说要加息——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

除了正在加息的美联储,另3 大央行决策者的一系列声明令很多投资者确信,各央行很快将结束货币刺激措施。

上周,这项突如其来的变化促使了金融市场走势,股市和债市双双大跌。



显然,欧美央行加息将对许多新兴市场国家, 包括我国民众带来严重冲击,大马国行升息压力正不断升高。根据隔夜指数掉期利率,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年底前很有可能跟随美联储升息。即使是原本看似几乎不可能的欧洲央行升息,如今几率也逐渐增加。

一直有经济专家建议升息的大马国行呢?显然十分为难,升不升息都是困难,毕竟空间与时间点都不对。

但,必须劝告的是,小市民还得有做好准备的打算,以免“杀上来”时,措手不及,后果严重。

首先,不好胡乱消费,不该买的,不要买,能力以外的,更不应该借贷,尤其是买房。

伴随着这种紧缩倾向,加元、欧元、英镑飙升,向岸外银行借贷者,压力升大。

彭博经济学家指出 ,最析数据库显示,6月制造业PMI,全球扩张速度趋缓,大马景气陷入萎缩。

国行要是未来升息救市,借贷者难逃危机与冲击。

今天,银行利率低时,买不起房者,请不要勉强、逞强。银行升息的代价不是延长摊还期就能了事,银行必提高每月供款。

供房是数十年债务,甚至30年,经济若短期内恢复不来,当银行升息,每月供期加额,你能撑多久?汽车是5至9年,房屋是30年甚至一辈子的债。

如果你连车期都成问题,买房就别想了。当国行升息,就会是大家一直置疑的房产泡沫爆破之时。

全球主要金融体系酝酿升息时,就是危机开始的时候,除非真有能力,应该马上停止借贷、投机活动,甚至停止炒楼,省省花。

就在各央行准备、很快将结束货币刺激措施之前,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一场金融风暴正在酝酿。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先照顾好国人/南洋社论

2025年财政预算案公布后,由于一些令人担忧的措施,比如说取消汽油补贴的举措延到明年5月,同时随口带出一个无法解释清楚的高收入群体(T15),显示政府至今准备不足,举棋不定。

不但如此,当人民尝试诠释什么是T15,如何才能更好地划分应该享有补贴的人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解释显然不能让人民满意,期间又冒出一个T10,更让大家觉得政府不能决定如何妥善处理。

如果为了迎合群众,那么,又如何能够达到省下80亿令吉的预算?

外劳享优惠过于大爱

此外,民间对外劳缴交公积金的建议,大部分也无法接受。普遍上大家认为这和取消汽油补贴相背。外劳来这里做工,为的不是在这里退休 ,赚够了钱自然回去其本国。

公积金享有的一切优惠(包括收入免税或可以扣税),很明显是对国人储蓄的鼓励,扩大至外劳来突显政府对外劳一视同仁的关爱,显然过于大爱了。

这就比如政府援助巴勒斯坦人本是合理,但是如果到要给予他们比国民还好的特别医药援助和教育优惠,难免让正在等待医疗援助或教育补助的国民感到心理不平衡。

作为一个国家政府的领导,应该晓得先把自家人民的问题处理好,才来顾及其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如今公积金局管理的基金,已经超过1兆令吉,数额之大,在目前艰难的时势,要带来良好的表现并不容易。况且,公积金局保障会员的投资本钱,以及最低2.5%的利息,这是政府为照顾人民的特殊条件。现在要扩大至外劳,那么,请问外劳有什么权利享有这种特权呢?

一些分析员以新加坡为例,为表示人民和外劳不同,新加坡刚刚决定关闭所有外国人的公积金户头,不让外国人享有其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公积金退休优惠。马来西亚没有借鉴新加坡的政策,反而背道而行,令人疑惑。

连串选举或拖慢改革

上述两件事情没有处理好的话,人民将会在即将来临的选举以选票惩罚政府。紧接着补选之后,陆陆续续会有不同的选举,其中沙巴州议会将在2025年10月届满,随着是马六甲议会(2026年12月)柔佛和砂拉越议会则在2027年初。

这就是说,明年开始,团结政府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因为一连串的选举,可能拖慢其改革的过程,尤其是当它祭出对人民不利的措施时,反对党会见缝插针,扰乱它们的议程。

先不说本地选举,因为还有一年之久。美国总统选举将在下周(11月5日)举行投票,近在眉睫,全世界无不紧盯其过程,等新的总统出炉以后,再决定下一个对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