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巫统成败归因马哈迪?/谢诗坚博士

在马来西亚首相的排行榜中,敦马哈迪医生是个传奇人物,今年已经99岁高龄,可能是世界上最年长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十分具争议性,因此也毁誉参半。

这位出生于1925年的政治人物,于1946年巫统成立时已经入党,但直到1964年才被党委派到吉打参加国会选举。在中选后,马哈迪被委为联邦销售局总监,未入内阁。

1969年大选,马哈迪竟在原区(哥打士打南区)马失前蹄,败给伊斯兰党候选人尤索拉哇。后者在后来被选为伊党主席。

马哈迪的失败引发政治地震。事因不甘失败的马哈迪于同年6月17日,通过一封公开信,向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发难,促请东姑下台,指他领导不力。

东姑在1970年9月22日下台之时,也先于1969年7月12日在巫统理事会中开除马哈迪党籍。

斯时,国家发生种族冲突事件,进入紧急状态历时22个月。在此期间,马哈迪发表其名著《马来人的困境》而被东姑列为禁书。

1971年2月,时任首相敦拉萨罔顾东姑感受,将马哈迪召回巫统,更让他在1972年角逐巫统副主席而胜出,从此改变了马哈迪的政治生涯,也把巫统推向一个新高潮。

随个人喜恶改变政策

这一段往事十分重要,因为他在后来成为开启成功治国和独断治国的两面,而且招数也一次比一次更严峻和难以理解。

也因为这样,马哈迪近日指责两位前首相敦阿都拉及拿督斯里纳吉因执政不力,才引发马来社会严重分裂。

他认为,马来人的衰弱始于阿都拉掌权时期;而到了纳吉时代,由于卷入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导致马来人进一步分裂,乃至巫统不断衰败。

究竟马哈迪的评论是公允或有理?让我们揭开历史的一页,就不难发现马哈迪的一言堂和个人主观是非常强烈的。

正如《南洋商报》的社论所说,他才是分裂党的第一人,而且也随着他的喜恶而改变,所以他的立场也是很难捉摸的。

正因为马哈迪扳倒东姑“有功”,所以在1974年大选后,他被委为教育部长。当1976年第二任首相逝世后,上位的敦胡先翁结果意外地选中马哈迪,意味着另一位竞争对手东姑拉沙里落选了。继后,马哈迪与东姑拉沙里的斗争由小变大。

在1987年,东姑拉沙里决意争夺第一把交椅,竟与宿敌慕沙希淡结盟。至此,两人的斗争达到高潮。

留给阿都拉残败的巫统

在两大阵营对峙下,马哈迪终于打败东姑拉沙里。后来两人的合作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起因在1996年马哈迪竟逆转与东姑拉沙里合作,后者将四六精神党搬回巫统。这个时候,马哈迪的战略是先团结东姑拉沙里,再收拾安华。于是有了1998年开除安华的绝招,并将他投入监狱。巫统的明显分裂由此开始。

这一年的选举结果显示,马哈迪第一次受重挫,他领导的巫统只获得72席,加上马华、国大党和民政党的议席及东马政党的联手,国阵才凑足148席(超过三分之二席);而反对党的伊斯兰党却异军突起,占了国会的27席,有史以来最多席位(公正党有5席)。这些议席都是以牺牲巫统的议席而得来的。

由此可见,马来人开始对马哈迪的独断统治感到不安和不满。

当他在2003年退位时,留给阿都拉的巫统已是被摧残的第一波。尽管在2004年,阿都拉有挽回劣势,但在2008年他就无力招架了。因此,马哈迪得负起挑选首相不当的责任,继后阿都拉让位给纳吉,但已是挽救乏力,回天乏术了。因此,这不应把账全算在纳吉身上,而是马哈迪选人不当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

眼里没人合适当首相

马哈迪之所以挑上纳吉,是因为他欠纳吉父亲敦拉萨一个大人情(没有敦拉萨,马哈迪就回不了巫统)。

2018年马哈迪重返政坛后,他并没有兑现承诺,在2020年把棒子交给安华,也就是后来出现许多问题和纷争,导致希盟失去政权。

这只能怪马哈迪刚愎自用,凭自己的认知来挑选或否定候选人,结果却从慕沙希淡到东姑拉沙里,再到安华、阿都拉和纳吉,在马哈迪的眼里,没有一个是合适当首相的。

如此说来,真是成也马哈迪,败也马哈迪,除了他之外,谁还能让巫统被撼动和被整垮?

反应

 

言论

民声反映不满思变/陈金阙

笔者妄自菲薄,对两线制广加解释,还好没有惹来读者谩骂。

不相信笔者的读者,其实也不必浪费时间在反驳笔者,因为,真相是越辩越明的,而且,真相往往是很不中听,不堪入耳,看看华社目前的情况,大家应该有所警觉。

打从希望联盟执政以来,民主行动党似乎成了华人的浮木,大家齐心协力抱着这根浮木,不让它沉下去。

华人对巫统仍反感

只是,人满为患,浮木的浮力是否经得起500万华人的重量,有待斟酌。这时候,如果对它有什么微言,只会引来大家仇视的目光。

不过说来有趣,近来民心开始思变。我既然推荐国阵,当然会看看人民的反应。

老实说,华人对巫统还是很反感,尤其是出现像阿克马这样的“党要”。

但是,自从团结政府,尤其是行动党呼吁人民投票给巫统候选人,华人在“贪污”和给予支持的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选择性正义。

既然可以投给巫统,是不是代表选择了容纳“贪污”呢?大家大可不必自责,制造选择性正义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支持的“领袖”。他们为了选票,美言为更好的未来,让大家觉得,这样选择是没有错的。

政治的哲学,是生存,不是黑白分明,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巫统,当然要说一说马华。说到马华,当然要说到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在行动党“反客为主”之后,魏家祥成了行动党最头疼的假想敌。

根据一位专栏分析员的说法,魏家祥在华人这边还是吃力不讨好,不过,印象正在改善中。但是,在马来社会里,马来人似乎越来越支持他的言论。这位语气不卑不亢,能操流利马来语的政治名宿,虽然在团结政府阵营,但是对于政治时弊却不吝发言,言中有物,常常说出人民的心声,得到民间的好感。

笔者对马来社会缺少研究,不敢乱下断言,不过,像魏家祥这种能够引经据典论政,而且没有无的放矢的,应该是政敌最为顾忌的人物。

批评政府为纠正政府

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的更是让人深思。他说,人民批评政府,目的是为了纠正政府,而非与政府为敌。

以前马华当家,我们批评马华,民政当家,我们批评民政,那么现在行动党当家,我们批评行动党,有什么错了?

当马华民政解决不了民生,我们不断的批评,甚至用选票惩罚他们,我们不觉得不对呀?这回到了行动党,我们就不敢批评了吗?

因为没有行动党,就会成为回教国了吗?那么,行动党去制衡伊斯兰党。为什么还要把败军之将的马华当成最大的政敌呢?

此外,巫统不是频频对行动党开炮吗?为什么行动党可以包容巫统或巫青,却要魏家祥“静静”,不然就建议将他移去反对党的席位呢?

重要的是,魏家祥是不是没有理由的乱喊,还是将华社或华教面对的问题揭发出来。

行动党既然当上了马华以前的角色,前车之鉴,如果不做出改变或比马华做得更好,那么,被华社批评,那是难以避免的。

近来货柜倒压毙一位年轻女司机的案件,我们看到人民在社交媒体痛骂交通部长陆兆福的视频,显然和之前大家就轻快铁故障事件,对陆兆福展现的容忍和以前魏家祥当交通部长时的痛骂,是极大反差的。

如果行动党对下一届大选还要保持99%的华裔支持率,那么,现在检讨,还是来得及的。切莫到时你们才问:华裔,你们到底要什么?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