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希盟与人民的胜利/刘经广

我国第14届大选已尘埃落定,希盟终于推翻执政60多年的国阵政府,这应该是反贪污反独裁反专制、反苛捐杂税及反物价高涨的人民胜利,也是希盟领导的浩大成果。

历史告诉我们,在1969年大选时,亦因物价高涨及种族情绪泛滥,加以高压手段对付与逮捕政见异议者,导致东姑阿都拉曼所领导的联盟政府(国阵前身) 失去两个州政权,并且丧失多个国会及州议席,可惜不能改变中央政权,接着亦应巫统内斗而衍生五一三事件,当时因为强大的反对党,即社阵劳工党成员及国州市议员和领袖们被大逮捕和扣留,以致展开抵制大选的行动,加上劳党缺乏马来民众支持,终于失败下场。



此番希盟接受原本对立的马哈迪,深入甘榜,走上城市马来区,暴露国阵的腐败与贪污及滥权行径,减轻种族主义思维,终于击败国阵,以致马来西亚改朝换代,显示政治是一分为二的过程,也是矛盾至统一而再矛盾再统一,以致达到改革社会的崭新局面,这也证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统战效应。

这届大选,其实国阵的巫统、马华、民政和国大党的许多党员都把选票投给希盟,如果他们投给本身的标志,相信国阵在一些选区不至于输到按柜金也“完蛋”。

种族思想掌政行不通

他们应接受教训,以种族思想来掌政是行不通的,巫统创党人拿督翁惹化曾建议开放给华人参加,却遭到东姑阿都拉曼强烈反对,导致拿督翁被迫离开巫统,巫统越来越极端种族化,当东姑出任首相后,时任马华总会长林苍佑要求分配华人三分之一国会议席,可是东姑也坚决反对,而且重用陈修信,迫使林苍佑退出马华,成立民政党。1969年大选时,林苍佑击败联盟 (国阵前身)接任槟州第二任首席部长,然而加入国阵后,因接棒者的书生行为及人民对国阵的施政普遍不满而被行动党所击垮。



但愿我国改朝换代后,能吸取经验,改革与纠正以往的腐败施政及恶法,解决民困,了解民情,关怀民瘼,切实全心为民服务,如果掌权者只顾政策而忽略民生问题,必然造成失败的结局。

刘经广

反应

 

政治

分析员:缺足够政治筹码 马华只能依附国阵生存

(八打灵再也4日讯)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马华跟巫统的关系在近期略显紧张,但马华因实力有限难以独立,而其存在对巫统仍具政治价值,退出国阵的可能性不高。

独立民调机构巧思中心执行董事希索慕丁指出,无论是被国阵开除,还是自行脱离,马华的处境都十分被动,尤其是在自2008年全国大选以来持续失去政治影响力的情况下,该党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复苏策略。

“目前来看,马华缺乏足够的政治筹码,只能依附国阵维持生存。”

他在接受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访问时认为,巫统应给予马华适当的政府职务,以助其恢复影响力,否则双方的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也指出,马华与巫统领导人近来的隔空交锋,只会加深外界对国阵内部矛盾的印象,使选民对这一传统联盟的团结性产生更多疑虑。

尽管如此,国家教授理事会研究员阿兹米哈山认为,马华不应过度纠结外界是否真有意促使其离开国阵,因为无论如何,马华与巫统仍在政治上相互依存,未来的选举与挑战仍需要彼此合作。

他表示,巫统与马华的矛盾并不一定是负面因素,类似于巫统与行动党尽管在执政联盟内立场不同,但依然可以共存。

“同样地,马华在国阵中的角色依然具有战略意义,巫统没有理由主动将马华排除在外。”

马华与巫统的政治合作关系可追溯至马来西亚独立前,最初同属联盟政党,随后共同组成国阵,至今仍维持盟友关系。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