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应重整技职教育政策/陈正锦

正当许多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通过有策略性的技职教育(TVET) 来提升相关国家的人力资本,我国前朝政府亦同样重资发展国内的技职教育,但效果与经济效益却无法有效反映在市场!

政府每年从国库拨出巨额资金(2016-48亿,2017-46亿,2018-49亿)发展技职教育,但国内的职场仍然面对严重的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六百万外劳大军几乎垄断了各行各业,过度的依赖外劳不仅造成每年30亿的外汇损失,也带出了一个痛苦的讯息——为何政府耗资巨大的国立技职学院毕业生被雇用率低,而且也无法融入职场?



综合过去8年对本国技职教育的研究,本人对我国技职教育的建言如下:

●成立大马技职教育发展委员会(National TVET Council ):

目前在国内的技职教育,分别由教育部、青体部、人力资源部、农业部、国防部、乡村发展部、卫生部等7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开展各类课程与培训活动。在课程的认证、内容、素质、市场定位等并没有统一标准。我因此认为,为了制定有前瞻性及市场导向的技职政策,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由部长统领的管理单位,成员应包括专业学术人士、商业、工程、工业界及非政府组织代表。

●展现国立技职学院的多元性:

目前国内拥有不少于500所的国立技职院校,每年栽培不少于30万的毕业生,但整体学生的比率无法反映我国的多元结构,目前的学生几乎由巫裔同胞所垄断,非巫裔学生只占了百分之三!为了吸引更多的非巫裔学生就读,国立技职院校应在语言、教学、行政、师资、食物、宿舍等方面展现其多元性,更应在半城镇地区的院校收取超过百分之四十的非巫裔学生,使相关学院更具竞争力。



中三开始分流

●在中三后自动分流到技职体系:

政府在2015教育大蓝图曾经尝试在中学推动PVMA ( Pendidikan Vocational MenengahAsas ),但计划只是牛刀小试并未全面展开!我个人认为中三开始分流,为非学术倾向的学生安排进入技职体系就读,这不但能够解决辍学的问题,也为各行各业栽培行业所需的技术人才。此计划的推展应包括国民型中学,甚至也应资助独中在中三后开办技职课程。

●鼓励产学合作:

政府应以税务奖励鼓励各行业大企务到技职院校设立技术培训基地,企业界负责定期供应最新的设备与师资,此措施将为在借的技职学生捉供实习的机会及就业服务。此举将直接解决了业界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开放技职院校

●开放10所作为华印裔为主的技职院校:

目前由教育部开办的KolejKommuniti及青体部开办的IKBN 有明显的过剩局面,许多校园的学生人数不足,有很多多余的空间!在另一方面华印裔却面临学额不足的问题!

华裔主要的升学管道为独大开办的中国技专,留台联台统筹的台湾海青班,拉曼学院的VTAR,其他的则都选择到私立技专等,印裔方面则有淡米尔基金会开办的My skill 技专。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与德国,法国及日本等政府合作且主要是巫裔同胞就读的技职学院,政府应另外开放现有的过剩资源供华印裔以自身的母语母文来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师资与设备可考虑前面的摸式,寻求中国与印度政府的支援。

●拟定10年技职发展大蓝图:

许多先进国家进入本科学历与技职科的学生比率为55:45,反观我国却呈现80:20的不平衡现象,为了全方位发展国家经济,士农工商等各领域的技职人才不可或缺。

过于强调本科学历而忽略了技职科的人才培训将无法推动国家朝向现代的大数据与智能工艺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唯有重新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并通过妥善与长远的规划,国内的技职教育才能孕育出有创新及创意的人力资源,物尽其才及人人有一技之长的时代才会降临。

人民终结了国阵61年的种族霸权统治,期待希盟治理下的新马来西亚将能制定一个全新而且真正以人为本的方略,力挽狂澜。找回过去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重新塑造一个有尊严、有企图心及富有竞争力的国度。

(作者为马来西亚行动方略技职教育行动委员会主席独大教育中心主任)

反应

 

文教

入选“中国-东盟技职教育卓越伙伴” 马晋联泉州轻工学院招生

(安顺31日讯)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与中国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共同入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奖项,进一步巩固马中两国在教育领域经验与合作伙伴关系,正值马中建交50周年,显得有意义。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前总会长拿督黄东海、中国福建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校长黄重成及该校国际学院院长何振鹏早前出席在中国贵阳举行的颁奖仪式上领取牌匾,我国高教部也派员出席观礼,分享喜悦。

马晋联大马唯一得主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项目,是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协会发起创立,在中国1700多所职业教育大专院校中,评议遴选出10所与东盟国家教育组织、学府或企业团体,有卓越合作关系的伙伴,并颁于奖项。

这个项目不仅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可,也是在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支持与指导下创设,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职业教育合作深入发展,树立合作典范。

2023年开始评议遴选出第一批入选组合,今年2024年是第二批,明年是最后一批。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不仅是大马唯一获奖单位,也是唯一非教育领域单位的民间组织。能够在东盟国家中成千上万的教育组织团体中脱颖而出,与另外9个东盟国家同步获此第二批项目殊荣,属实难得,更是一个惊喜。

60%大马生获奖学金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总会前会长兼顾问拿督黄东海

我们与中国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的合作,始于2015年在泉州轻工学院举办的“寻根之旅”冬令营,在全面了解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方针后,决定展开密切合作关系。

通过马晋联的策划推动下,2017年至今,共有117名本地学生前往深造。大马学生在语言优势下成绩表现优越,且近60%学生都获奖学金。已毕业学生无论是留在中国,还是回国就职,在职场上都大有斩获。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环境优美、校园安全措施到位,课程包括电子贸易、物流、金融和工程科系等,还提供5科全免学费,适合大马华裔子弟,特别是中等家庭华校生。

马晋联能获奖感到非常兴奋,也是大马唯一得奖者,特别是以乡团组织与中国技职学院合作得奖,证明双方在推广技职教育方面,受到马中两国的高度认可。

这也是一种鼓励和推动力,我们会更加努力招生,为本地华裔学子提供更好的深造和就业机会。

助辍学生深造谋出路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会长叶子栋

华社搞社团,不应只局限在内部会务,必须为华文教育贡献。在一次的周年纪念庆典上,我们与泉州轻工学院创办人讨论大马学业成绩中等华裔子弟的前途课题,探讨把更多准备辍学的子弟送往轻工学院升学,谋求更好出路。

我们推举安顺晋江会馆会长蔡崇金担任晋联总会教育局局长,负责策划及安排本地华校毕业生到由中国晋江五大企业公司创办的轻工职业学院深造。蔡崇金目前已受委为由轻工学院创立的大马“海丝学院”院长。

这次拿奖是大马晋江人光荣,也是晋江人齐心合力见证,希望其他乡会也努力为我国华裔子弟提供更多升学深造的选择和机会。

校企合作拥就业优势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教育局局长蔡崇金

晋江是中国品牌之都,因此产业必有所需,2009年地方产业需求,晋江五大集团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创办泉州轻工学院,走的是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后有就业优势。

学校课程共3年,在校2年,和企业实习1年,课程注重理论和实体,课程由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匠师、组成3元,实体课是利用企业设备让学生操作。

学校讲究群教育,也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把学生归为“11231”,即是每一位学生崇拜1名英雄、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运动、唱好3首歌和会煮1道菜。

获知得奖后非常开心,几年来与轻工学院在合作项目,被中国政府认同,在马晋联教育局方面,我们会不断提升,合作会越做越好。

继续努力前进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会务顾问蔡尤明

非常荣幸与高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这个奖,证明认同马晋联与轻工学院之间的合作,尽管前有压力,我们会继续努力向前推进。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