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弱小群体的生存之道/黄明祥

随着新选民划分呼之欲出后,果然如传闻版,选区的种族泾渭区隔更加明显了,混合区少了,华社选票更加集中了,等值性被削弱了,华人的废票堆积如山,怨声载道,骂声连连,马华民政不出所料,成为出气筒,被选票教训,哀鸿遍野。

当然,君命如山,出台了的政策没有回头之理,华社骂的骂,怨气向马华民政发泄,然后选了火箭党诸将到国会继续骂,骂了一阵痛快后,最后也必须得吞下这颗苦果。



毕竟是少数人嘛,弱势群体的华人在大马政治上从来不占有主动权,在这讲究现实的社会里,人微者其言也轻,广东话有句话叫:“俾面你就叫你声二叔”。

以前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实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20世纪后人类逐渐走向文明,那种拿着枪炮到处掠夺渐渐行不通了,民主人权抬头,选票取代枪杆子出政权,弱势群体才得以有喘息的机会,但强弱分明的世界不会因此而消失,以前比枪炮,现在比人数。

现代选举,谁人头数多了,政治上握有了权力,话语权和游戏制定权就在谁那里;少数人嘛也有少数人的玩法,没有力量不能硬拼,就只好智取。

一般就是平衡术,玩中立,广交朋友,必要时也可以当个和事佬,充分发挥少数影响力。

只交朋友不树敌人



世界上就不乏一些小群体成功穿梭与强环之间,如鱼得水的例子,比如欧洲的瑞士,身为中立国,从来奉行只交朋友,不树敌人,更不选边站;中东小国约旦也很出色,积极发展和各大政治势力关系,在中东各种冲突中一贯保持中立,常常充当各个强大势力冲突的中间人和传话筒,展现了自己弱小的魅力。

邻国新加坡也是一个典型平衡术玩家,已故李光耀生前可以一脚踏进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国领导人握握手,谈笑风;那边厢就准许美国把军舰开到新国港口停泊。又或者李老先生到美国白宫会见总统后,就向美国政界媒体喊话,中台两岸统一无法阻挡,任何阻碍统一的都是徒劳,这就是新加坡模式。

但也有弱小却手段笨拙的例子,就是菲律宾,他们就在中美冲突中直接选边站,选边战也就罢了,还想要逞英雄当美帝的马前卒,站在两只大象中间的最前线和中国对着干要开战,幸好后来新总统上台后才赶紧刹车,悬崖勒马,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再回头看看大马的华人尤其年轻人,显然比较向往菲律宾的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让人看起来很有种,有型也有尊严。

反应

 

言论

美国政治领袖教育担当/林国安博士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分别发表政见,包括阐述对教育课题的观点和立场,尽见大国政治领袖的教育担当,以及胜选后美国教育政策的可能走向。

联邦集权与地方分管,向来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矛盾。特朗普主张关闭美国教育部,将教育主导权下放各州政府,以减少联邦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财政开支。

同时,通过“学校选择计划”,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以利用公共教育资金,将子女送到公立、私立、特许学校或在家学习。

贺锦丽支持保留教育部

贺锦丽则支持保留教育部,重视联邦政府支持发展公立教育系统的作用;反对公共教育资金用于私立学校,主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公立学校,以提升其教育质量。

除了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持不同意见,特朗普和贺锦丽在推进美国各阶段教育发展方面,也各有观点。

特别是贺锦丽,注意到减轻家庭幼儿照护负担,赋能学前教育的可及性和经济性,具体包括为家庭提供长达12周的保育有薪假,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6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扩大Head Start 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贺锦丽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多样化,吸引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减少学校中的种族和经济隔离问题;反对学校限制种族和性别议题教育的政策。

特朗普则主张在学校推广符合“爱国价值观”的教育,禁止在课堂上教导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意识形态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内容;支持将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引入公共教育课程。

为此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朗普倡议废除教师终身制,推行基于教学绩效的教师薪资制度;并提出设立新的教师认证机构,以确保教师符合“爱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贺锦丽则认为教师多样性对学生成就至关重要,主张通过教师培训和招聘计划,为少数族裔服务院校提供资金,以培养更多少数族裔教师。

贺锦丽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贺锦丽认为“大学教育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致力于推动高校奖助计划、学生贷款减免和实现社区大学免费教育,确保学生能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价值。

具体包括支持提高助金额,为弱势中学生、大学新生和残疾人士提供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社区大学;延续推动拜登政府的“有价值的教育储蓄”计划,为大学生减免或宽免大学债务,利惠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创业和购房;支持增加对少数族裔服务院校(如传统黑人大学和部落大学)的投资。

不过,特朗普反对大规模学贷减免,仅支持“收入驱动还款”计划,让学生根据个人职业收入和家庭经济调节支付还款。

为增加高等教育办学的可负担性和灵活性,特朗普打算通过“征税、罚款和诉讼”,从大型私立大专的捐赠基金中获取资金,以设立名为“美国学院”的免费线上大学,作为设立传统4年制大学的替代方案。

对于美国大学的营运,特朗普在意的是制订新的认证标准,避免其受左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异议份子的干预。

蓄意增国际学生门槛

美国是教育大国,难以规避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但是,特朗普“一刀切的移民歧视”,蓄意增加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他曾于任职总统期间签署“回教徒禁令”,限制来自回教徒占大多数国家的个人入境美国,导致大量国际学生的签证暂停签发。

贺锦丽是反对特朗普“回教徒禁令”的,她赞赏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贡献,而拜登政府教育部也恢复推进国际教育。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教育政见倾向教育管理去中央化,教育内容凸显爱国价值和西方文明传统,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反对大力投资公共教育。

贺锦丽则倾向通过联邦政府的支持以改善公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雷厉风行签署了近百项行政命令。他的教育政见是否付诸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他可能吸纳贺锦丽的教育观点吗,抑或把它当作拜登政府留下的“垃圾”,一并清除干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