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大学生没钱吃饭/陈仁杰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在这信念的驱使下,不少莘莘学子咬紧牙关,努力奋斗,为的就是能够跻身象牙塔,获得一纸文凭,以便日后能够找一份好工作,改善家中的经济环境。

想像和计划永远是完好无缺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不容许我们活在美好的遐想中,它总会拿起一桶又一桶的冷水把我们给淋醒。



大学生因贫穷不得不勒紧裤头,每天仅吃一餐的新闻,成为了时下热门课题。根据马大副校长公布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马大生来自贫穷家庭,当中不少更是在赤贫线边缘挣扎,这让不少已获得高等教育基金贷款的贫寒生被迫用部分的贷学金来帮补家中的日常开销,以致于自己处于挨饿的状态。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陷入如此窘境,不免让人感到心酸。

这情况与日益提升的生活成本息息相关。根据财政部长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通胀率在过去的一年只有区区的1%,但让人纳闷的是,为何我们的物价却反其道而行节节攀升呢?

衣食住行各方面开销的全方位增长,人民都有着切肤之痛,肩上的压力越来越重,日子也变得越来越苦。钱不够用已成为全民问题,但政府除了冷冰冰的经济数据,就似乎对这棘手问题束手无策。

找份兼职增添经验

此外,这也是政府近年来大幅度削减高等学府拨款的后遗症之一。根据马大学生会副主席,校方基于拨款减少而削减了用以维持接驳巴士服务的开销,延长等待时间及减少了巴士班次,让学生们的行程备受影响,尤其是那些住在校外的学生,迫使他们不得不乘搭公共巴士或Grab到校上课。这对本身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B40家庭的一群,绝对是一笔沉重的额外开销。



或许有人说,有些大学生是自愿过上这种生活的,为的就是将节省下来的金钱购买昂贵的手机或包包等奢侈品。必须注意的是,大学生已有足够成熟的思维分辨是非对错,身体健康与手机包包,孰重孰轻,他们想必不会不知道吧!

无论如何,要勉励大学生的是,人生的道路终是布满了荆棘,口袋空空就找份兼职,这不仅能够一解燃眉之急,也能给自己增添社会经验。这过程或许相当难熬,也相当疲惫,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呢?

反应

 

言论

开拓多职人生/潘琬瑜

2024年结束,全新的2025来到,美国进入特朗普2.0时代,德国红绿灯联合政府解散,极右派势力正在扩张,全球经济体也处于降息的周期。

身为老百姓的我们,又该如何在变化快速的时代站稳脚跟,累积财富?

在共享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单一的工作领固定月薪,开始选择利用自身专业和才艺,经营多职人生。

网络平台的产业不断涌入新血液,年轻的一代在小红书平台建立起自己的账号,利用自身价值建立自身品牌,开拓新的管道。另外,他们也利用本身兴趣成为副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旅游博主、业余摄影师,赚取额外收入。

这些群体拥有一份全职工作的同时,也拥有兼职,接自由性的工作赚取被动收入(如grab司机、小红书博主)。

零工经济渐成主流

不过,也有一部分群体以自由职业工作为生,靠著专业知识与技术,把这种所谓“零工工作”作为全职,作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例如律师、咨询师、专业人员等)。

这些零工工作者靠着专业技术,在劳动产业中站稳脚跟,获得丰厚的收入,一步步累积财富、金钱。在全美已有超过4400万人正从事零工经济工作,表明了零工经济逐步占据劳动市场。

在这市场中可视作为一个金字塔,底端有无数个数字平台、猎头公司提供技术含量低、报酬较少的工作机会(如grab、uber外送员),第二层则为需要技能和专业性的作家、厨师、编辑等,顶端为高薪零工的律师、咨询师。

这些工作者需要拥有多方面的职业技巧,适应新型、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抓住机会,获得潜在性利润。极高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他们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调整自己的技能,符合市场,达到“多变性”。

2025将会是一个多重变化的一年,有变化就有机会。追求大学文凭的同时,我们也要多元化本身的技能,不单一化只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上,把自己打造成多功能性的个人品牌。

追求在不同项目之间切换,不局限于一个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我们依旧只有一份全职工作为终身职业时,那我们就是少数派了。

新的一年,有新的政策还未颁布,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有诸多挑战和未知。唯有不断精进自己,专业化目前技能同时,尝试在其他领域开拓,才能在这时代抓住机会,参与竞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