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网民化身为正义人士/关悦涓

网络霸凌是一种公开性的羞辱,新世纪网民集体羞辱当事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狂热情绪像传染病,再经夸大、煽动,最后就会构成大爆发。

托社交媒体之福,让没有发言权的群众有了发言权。每当有争议事件发生,网民就站在道德立场,化身为正义之士,在各大社群网站嘲讽、指责和公审当事人,他们也人肉搜索、改图、文字辱骂,让当事人无地自容,甚至有寻死念头。



有些网民完全不确认事情的真相,就随着剧情对当事人人身攻击,这种失去逻辑推理的恶行,乃人格的缺失。网友对当事人私刑处决,就等于无视法院和公权力的存在。

引发恐怖的集体力量

当网民化身为正义之士,当网络成为公审之处,当社交网站充斥恶意谩骂之声,那么这意味着法律拿我们没办法,反正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对犯错者动手。

参与霸凌的群众本是秉持著做好事的心理,想教训当事人,结果无意间引发恐怖的集体力量。

新北市芦洲一名父亲因小孩帮忙买的肉圆没加辣而对其施暴,妻子阻止也被勒喉拖行,这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怒气冲冲的民众要胁以私刑制裁。



恃强欺弱,固然令人发指。然而对于犯错的当事人,我们当给予悔改机会,而不是用道德观检视。网友常拒绝给犯错者第二次机会,即使当事人道歉了,群众还是照打不误,非把犯错者逼到墙角不可。

言行偏激背离公义

就算只因肉圆忘了加辣椒,酒后情绪失控而对妻儿动粗的施暴男出面公开道歉,网友难以宽恕,非要他吃辣椒不可。

当社交媒体渐成为公审的战场,我们处身在这样的网络情境,凡事要三思,切勿冲动而沦为共犯或网络酸民。

公开羞辱是人类文明倒退的现象,我们置身在法治的社会,不应把制裁权让给第三方的公权力。我们不信任公权力,就随时暴露在被他人侵袭的危险中。当法治运作不如我们预期的理想,可通过诉讼过程,让司法帮我们找回社会失落的公平公义,而不是人为的公审。

不满别人的观点和行径,动辄发动网络公审,那么,整个虚拟世界就被网友搞得天翻地覆。网络公审现象看似能制止某些不公现象,但在过于偏激的言行下,反而叫公义越走越远。

反应

 

要闻

Meta已申请社媒执照 法米:谷歌微软讨论中

(赛城28日讯)通讯部长法米宣布,美国科技巨头Meta已提交相关文件,申请成为大马应用服务供应商类(ASP(C))执照持有者,而与谷歌和微软的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

法米是在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总部出席“新事实核查聊天机器人AIFA”发布会时指出,Meta已于昨日递交多份文件,目前正在处理,预计在合理时间内发放执照。

他补充,其他公司的申请流程将与之前保持一致。

“关于谷歌和微软,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正在跟进一些事项,每家公司情况各异,但必要的步骤不会延误太久。”

此外,法米提到,尽管谷歌曾声称其并非社交媒体平台,但通讯部认为,YouTube部分功能如YouTube Shorts,具备类似TikTok的社交媒体特性,因此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至于社媒X则因在大马的用户不到800万,因此不受执照要求的限制。

截至目前,3大平台包括微信、TikTok和Telegram,已获得ASP执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