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STPM碰上预科班/方城

日前,教育部长证实今年预科班的学额将从原来的2万5000个增加至4万,土著非土著固打依然是90:10。这,算是喜讯,还是另一个让中六生更难进入本地大专的噩耗呢?

在我的年代,预科班是土著的专利。我们非土著,若想进入本地大学,就只有乖乖读中六,考好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后来,预科班开放10%给非土著了,进大专的非土著就以预科班非土著为主了。



要知道,预科班的学生,只要稍作努力,4.0是到处都是的。如果去拿中六学生读的课程与预科班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何谓难与易了!换言之,要是非土著幸运被选入预科班,一般上拿个4.0是轻而易举的事。

相对来说,别说要在STPM考个4.0,要拿个3.5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两年前,女儿进不到预科班,为进政府大学,只好读中六。课程难,师资不足是最大的问题。等到成绩公布以后,虽拿到3.0以上,申请政府大学却杳无音讯。于是,我亲自到一间临近的政府大学招生部询问。有关职员告诉我,学额必须优先给预科班学生。原因是他们大部分都有4.0的成绩,而且也去不了别的地方,因为私立大专院校不会承认预科班的文凭!我听了,吓了一跳,他们这是官官相护,还是说明了预科班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今,政府决定增加收生人数,表面上仿佛也提高了非土著入学人数,但同时也霸占了大部分要以中六成绩入政府大学学生的机会。

大学学额也须增加



我们的教育部长在宣布任何新政策时,应该要看看其长远的影响,而不是仓促下令,像玩泥沙一样。增加预科班学生不是不好,问题巫族真的有那么多人选可以入政府大学吗?还是,接下来政府打算拉低成绩的需求,以便填满学额?非土著优秀生,就算他们被预科班录取,也得在里头与其他同学争取本来就有固打的大学学额;而那些被迫读中六的非土著,情况不是更不乐观吗?

增加了预科班学额之际,大学的学额也必须增加。否则,大家“争破头求进大学”“优秀生进不了政府大学的”的乱象还是一样年年会上演的。

反应

 

言论

领袖是引领未来的榜样/方城

在一间成功的机构,若其领导能深得人心,企业发展必定乐观,员工的流动性也应该不高的。我认为,领导应该要有几个特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我一直认为,作为领导,就必须要有领导的气度,对于讲真话、做事不偏私的属下,哪怕他说的话不合领导的心意,领导也应加以表扬,而不是故意刁难,处处不予好脸色,让人心变凉,不想再认真做事了。人心一旦失去,就像覆水难收,很难再拿回来的。

领导也是引领未来的榜样。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发生,就让许多认真且奉公守法的老师心灰意冷,进而让阿谀奉承的伎俩根深蒂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虚伪。

成功的领导,要能做到“以德报怨”,就事论事,而不是以身分打压属下,让人无所适从。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决定要能够以开明的心态接受劝谏,机构要有进步,必须能够做到这一点。

如果事事都掩耳盗铃,自以为是,是很难看到进步的。领导固步自封或全盘照收;耳根软,轻易相信流言,就会成为有心的人的棋子,任意被摆布。

我一直希望领导应该双目清明,用慧眼办事,多称赞表扬,让人在获得肯定之余,更愿意工作,而不是在上班时得过且过,求过时间而已。

用假数据骗自己

遗憾的是,现在的职场上几乎充斥这样的人,但大家却还浑然不知,反而不断自我催眠,用假的数据欺骗自己,想象一切还是美好的。

打个比方,当有人提出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之际,各方就想尽办法让学生“阅读”,制造报告,营造出全民阅读的假象。其中有多少人真正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只有天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我想学校会变成尔虞我诈,虚伪失真的地方,不再是所谓的象牙塔了。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打工人所处的环境,常会有欺善怕恶,喜欢巧言令色的领导,导致团体或机构无法有显著的进步。若这样的情况也在栽培国家未来领袖的学校发生,学生会看到怎样榜样?实在让人不敢想象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