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忘了财务自由吧/黄子伦

说到“自由”二字,相信是许多人都向往的境界,例如人身自由、行动自由,或者是罗斯福说的“免于恐惧的自由”,另一个最受成年人喜欢的莫过于“财务自由”。

这词儿可是不得了,短短四个字就让多少人痛不欲生,许多人误以为自己勤勤恳恳工作是甘于平凡、努力念书是格局不够大、明明乳臭未干,开口动不动就是一堆人生大道理,以为自己即将翱翔天际。

我能够理解这种心情。毕竟,我也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财富不是靠心态就能够求得来,而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难度不亚于诸葛亮草船借箭并火烧连环船。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追求财务自由,我想大部分人应该或多或少对自己眼前的工作并不满意,但碍于谋生技能实在有限,自然容易对工作、上司以及公司产生怨言。财务自由仿佛就是那个可以让他们从现在的煎熬中解放的钥匙。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以前,我曾写过关于彩票大奖为何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一个人的财富和其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而财富永远都流向更能创造价值的人之手。

须付出高于常人代价

你要财务自由,请问你能够做什么改变财富?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开销吗?你有去学习投资吗?还是你有创业的打算?又或者你的专业能力功底够硬,能让你不断向上攀升?

如果你并不打算付出高于常人的代价,又拿什么来要财务自由呢?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许多有能力财务自由的人大多不会因为自己的财务条件比常人充裕而选择退休。那些整天嚷嚷要退休却都没有这个能力。

至于那些整天在社交媒体晒出名表豪车,好像一直都在吃喝玩乐,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骗子。这两种情况,前者的投胎技能你学不来,后者的“职业风险”你承受不起。

更多时候,财富是一个人投入在专业技能后的附加产品。也就是说,财富并不是说你设立一个目标就能够获得。而是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所获得的奖励。

这是非常符合经济学逻辑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笔投资的回报和风险是一比一的话,那么这根本就不存在“冒险”一词,因为这笔投资的获利几乎是必然的,唯有等到回报超过风险才能上升。因此,企业或者个人获得的盈利,非常讲究运气。

总的来说,大家还是脚踏实地工作,这比任何方法都来得有效。

反应

 

名家专栏

早日上“火”,财务自由/股悦

有谁不想过上“火”(FIRE,即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这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也就是财务自由,提早退休)这般的生活?

相信大部分的打工族,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想大声地唱出心中的愿望:“对不起老板,我不想上班!“

“不想上班,Sorry Boss”这首歌唱出了多少打工族的心声,但为了挣钱生活,也只能无奈地继续努力打拼。

虽说钱并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各家庭的必需品中,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哪样是不需要花钱的?

在办公室附近的一家咖啡店,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促销”金句:“咖啡哪有上班苦?”

上班的苦,有时候并不是工作量上的累,而是在面对一些人与处理事情上,出现的心灵疲累。

近年来在网络上甚至出现一流行的词语——躺平,指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

如何上“火”

根据维基百科,躺平的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资本家赚钱的机器、被资本家剥削的奴隶。

再回到来“火”这般的生活目标,即达到财务自由以及提早退休,那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一切都需要有实际的行动,而且还是离不开这句老话:越早开始越好!

要如何达到目标呢?那就是积极地通过累积资产,直到这些资产所带来的被动收入,足以支撑生活费用。

FIRE提倡者甚至建议以“4%法则”作为指引,以设定至少是预估年度生活费用的25倍作为目标。

比方说,小明的每月平均开销为5000令吉,那么年度的生活费用就是6万令吉。

趁早累积资产

以6万令吉除以4%(或者也可乘以25倍),也就是当小明可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累积达到150万令吉时,且资产的回酬可达4%以上,那么他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4%法则这个简单的公式,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字”,可以往这个目标前进。

打工族总是想着越早退休越好,那么,要越早实现“火”一般的生活目标,就要趁早开始投资,累积更多的资产!

这往往离不开开源节流,即寻找办法提高收入、在生活中能省则省,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让自己有更多的资金来增加资产。

大家可借助市面上各种理财工具与产品,投资于合适自己的理财组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让“火”的目标越来越靠近。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