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恶法要用来惩治恶人/蔡维衍博士

当伊斯兰党还是人民联盟的成员党时,有句最让华人亢奋的话“不偷不抢不怕回教法”,让非回教徒的华裔选民在深信不疑的情况下,不假思索而且是心甘情愿的把手中一票投给了回教党,为的是回教党信誓旦旦地保证即使推行回教法,也不会影响非回教徒社会。而后,回教党主席哈迪阿旺在国会提呈RUU355回刑(私人)法案时,一些华裔(尤其是反对党)国会议员也是漫不经心,等闲对待之。

其实,在多元宗教的马来西亚社会,如果不能忍让和包容,不同宗教的教条必然会有些相抵触。最近几宗传教士的偏激言论,即出人意表地将非回教徒社会卷入了漩涡,严重影响非回教徒社会生活方式。



洗衣店掀起风波

就在上个月,柔州和玻璃市州相继发生了引起非回教徒社会大反弹的事件。事关两间自助洗衣店为了“成为一个好的回教徒”,挂上“仅限回教徒”的广告牌,谢绝非回教徒顾客。华社一片反对宗教隔离的声音在柔佛苏丹陛下及玻璃市州王储的出面警告及训令之下,风波才在道歉并拆下告示,暂告结束。

岂料事隔一两天,国家回教发展局(JAKIM)一名传教士竟在清真寺布道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调回教徒所要求的“衣物圣洁”,并不只是追求用肥皂或清洗剂洗涤的“清洁”,而是包括意识上的圣洁。他甚至不点名批评柔佛州苏丹禁止“只限回教徒顾客”洗衣店的做法。更指华人如厕后没有清洗,残留在衣物上的粪便与尿液会在洗衣时,污染到回教徒的衣服。似此“自由言论”被警方援引煽动法令逮捕,大快人心。然而他在获释后,却又发表“捍卫回教”的言论,并宣称自己的“回归”,将与自由团体以及其他与他站在一起的“集团”抗战到底。

这名传教士名叫扎米汉末欣(Zamihan Mat Zin),曾在内政部的安全与公共安宁组任职,曾因指出玻璃市州宗教司为鼓吹种族主义的回教Wahabi派系,被调职到马来西亚回教发展局。马来统治者是一个州属的回教最高领袖,是该州内回教徒的保护者。一个传教士小官竟敢冒大不韪公然与马来统治者对抗,异常行为真是出人意料之外。由于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没有采取行动惩戒他,柔佛苏丹宣布州宗教局与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脱离关系,而雪兰莪苏丹为了维护国家和谐与安宁,指示雪州宗教局取消扎米汉在雪州的传教士资格,并禁止他在雪州进行任何传教活动。



偏激言论有市场

就在一片谴责声中,杀出前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敦阿都哈密发文指出:宪法中禁止歧视的条文,只限于政府机构,“洗衣店的业者是个人,不是政府机构。”而“只限回教徒”洗衣店是个人生意,因此并没有违法。看来传教士的偏激言论,还是蛮有市场的。我们不反对警方以恶法来惩治恶人,不过,此类涉及对非回教徒社会不公的清真动作,影响国民和谐与社会安宁,怎能姑息?但是事态最后的演变,非回教徒只能拭目以待。

不过,马来西亚回教化的进程,后果绝不是“不偷不抢不怕回教法”那么简单的一回事。马来西亚的历史不提汉都亚和汉丽宝、省略了狼牙修和室利佛逝的建国版图,这和台湾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的动作:全台湾时间拨快一个小时与日本同在一个时区、国文课本减少采用中国文学作品、重编历史课本等,有着异曲同工的深的影响。

早在1991年间,吉兰丹州政府已禁止与回教文化无关的皮影戏、玛蓉舞(Mayong)和朱洁舞(Joget)等舞蹈表演;近来哥打峇鲁市议会禁止男女一道跳街舞;而本月警方以神权组织恐袭情报为理由劝告吉隆坡市政局禁止发出欢庆啤酒节(德国丰收节)准证等,都和回教化的一系列进程有关。

各种宗教隔离措施,让非回教社会已体会到“不偷不抢不怕回教法”是绝对误导言论,是严重错误,必须把它纠正过来。在来届大选,不论是那个阵营胜利执政,要确保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华裔的选择不可一面倒,执政党里的非回教徒国会议员人数必须能起制衡的作用。

反应

 

要闻

不法商家滥用清真认证 消协联会:管理漏洞

(吉隆坡15日讯)近日发生的清真标志和认证伪用事件,再次暴露了大马清真认证系统(SPHM)监管方面的漏洞,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强调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和法律惩治力度,以维护清真标志的权威性和消费者的权益。

根据大马回教发展局(JAKIM)的声明,事件涉及马来亚大学一家便利店出售的“火腿芝士三明治”。经查证,该产品并未获得官方的清真认证,却冒用了其他厂家的清真认证标志。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清真食品真实性的质疑,也凸显了目前清真认证体系的脆弱性和市场监管的不足。

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财政总秘书努尔阿兹基因阿敏丁指出,当前针对伪造或滥用清真标志的法律惩罚力度过低,加之执法不力,是导致类似问题屡次发生的重要原因。

根据《2011年商品说明》的相关条款,个人若被发现伪造清真标志,最高可被罚款10万令吉或监禁三年,甚至两者兼施。而对于企业,首次违规仅被罚款20万令吉,重犯则提高至50万令吉。

“这些处罚对不法商家来说显然不足以形成威慑。他们只需缴纳罚款便可继续经营,因此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漠视清真认证的严肃性。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削弱了清真标志在国际市场的公信力。”努尔阿兹基因这么表示。

此外,她还强调了消费者识别清真标志的困难。

应用程式难辨真假

目前,消费者虽然可以通过“大马清真门户”或“Verify Halal”应用程式查询产品状态,但当伪造标志与官方标志极其相似时,仍难以分辨真假。

“一旦市场上流通的清真标志真假难辨,消费者的信任必然受到打击。监管机构必须对此承担起责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维护清真食品的完整性。”

为防止此类事件的重演,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呼吁政府重新审查相关法律,加重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并提升执法的透明度和效率。

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清真标志使用情况的监控,确保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清真食品符合法律规定。

此外,必须提高消费者的清真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辨别清真食品的基本技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