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成也时代,败也时代/潘政麟

互联网的崛起带来了许多机会,当然,也抹杀了许多机会。创造的工作例如外卖员、网购快递员及“YouTuber”。

过往小孩子向往的工作大多数为白领工作,例如律师、工程师、医生等;然而如今许多小孩子或许都会想要成为网红或YouTuber。

互联网第一波风潮带动了脸书及优管等平台。然而时代/社会是残酷的,如今大火的平台却是Instagram、抖音等。

以视频方向来看,人们的观影习惯从过往的长视频(YouTube,以十多分钟视频为主)逐渐转为如今的短视频(抖音,以几分钟视频为主)。

长视频面临“淘汰”

这也促使了许多网红、社会的热烈讨论,认为长视频已经不流行了。如今想要“红”,机会大多在短视频领域,长视频逐渐成为了“传统媒体”。

人们对长视频的关注不如过往的高,许多长视频流量都转向了短视频当中。

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一天最多时间也就24小时。社会随着发展,整体节奏是加快的,为此人们的破碎时间是越加稀少的。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何如今短视频能够获得人们的青睐。

时代造就了互联网,捧红了第一批长视频的人们;但如今许多从事长视频的人也被逼面临短视频的竞争,或者说难听点,面临社会的“淘汰”。

程式员是个典型的工程师职业,且其薪水相比于其他领域的工程师都来的高。然而如今许多程式员或许面临着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的竞争。只需要学习基础的编程能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编程大师”。

时代造就了程式员此非常受欢迎的工作,但败也时代,如今许多公司都纷纷开放或者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替代劳动力相对贵的程式员工作。

资深程式员难被取代

当然,资深的程式员要被人工智能所“淘汰”,还有很长一段日子要走,甚至是难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基础的岗位如今却是面临着人工智能的威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推陈出新,许多基础岗位都会被得到替代。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快速的。过往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还离我们很遥远,但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接触人工智能,并让其为你办理简单的文书、编程工作。

互联网风潮刚起时候,网约车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宜的出行服务。

这却在世界各国招来计程车司机的抗议,认为网约车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在西方国家,有的计程车司机甚至是将车停靠在马路上,阻碍交通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

这让我想起100多年前,美国的马夫们抗议汽车的大量生产(当时美国的福特因发明流水线,降低汽车生产价格,让大部分美国家庭都能够负担起汽车),导致他们收入甚至是工作的消失。历史总是相似的,只是在重复循环上演类似的情节。

世界因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而美丽。让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质量往好的方面前往;但成也时代,败也时代,背后是多少工作机会的更加竞争、压力或者是面临“淘汰”的危机却是这社会的残酷。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