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们到底要考学生什么?/方城

上个星期,在线上会议与同道们讨论华文科未来的出题方向,有人问说:我们到底要考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是要考学生还没有学会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提问。

学生若连读懂篇章都成问题之际,题目又刁钻的话,那我们是在考学生的应变能力吗?如果我们考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就会看到学生会做题的喜悦;反之,我们会看见学生不会答题的懊恼。

我第一次参加类似会议,于是斗胆提议让一部分考题的文章从指定的课本中取材,让学生在考前“有书可读”,以期减少他们在应考前的不确定担忧。

然而,这建议立马就被否决了,原因是语文是该活学活用的,绝不可以让学生养成“以背应考“的习惯。

更有信心面对考试

我也没有反对这个论点,只是不明白为何完全不考虑在考题中挪出一部分考核学生已读过的一些篇章呢?这样可以让学生温习时有方向,上课学习时会多用心,到考试时还会特别努力去复习;老师们也不会荒废课本,只专注教导应考的考题模组,让学生有“读书为了考试”的刻板印象。

说实话,不管我们的教育纲领怎么改革,学生及家长都一样是重成绩的,成绩单上的那颗“苹果”决定了学生的未来,也决定人们鉴定学生优劣的方式!既如此,那么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本内容,更有信心的去面对考试,不是更好的一件事吗?

让学生有学习动力

不然,学生大多会选择放弃选修华语,不只会造成华文师资的断层,华教的未来也堪忧啊!这样的后果,恐怕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吧?

虽然说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各种理解文本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技能,在考试时临场发挥所学也是考学生学过的知识,可是,如果有某部分可以让学生“有书可读”,我想学生的学习动力肯定会比较高的;更何况,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一篇未曾读过的现代文,再应用所学去回答理解题,恐怕也是很难的事吧?

故此,除非老师们有精神虐待倾向,喜欢看到学生忧心烦恼的样子,否则,我也想不通为何不能考核学生读过的文本,让他们更有自信的踏入考场了。

反应

 

要闻

学生遭性骚扰却被问话 学术组织抨频找错对象

(八打灵再也23日讯)在教授涉嫌发布裸照性骚扰学生事件上,马来西亚学术运动组织(Gerak)谴责当局传召公开指责这名教授的3名大学生和一名学者问话。

大马学术运动组织形容,此举是不必要的。

该组织发文告说:“为什么当局如今越来越频繁地找错对象,恐吓和惩罚向来为受害者的大马人,而真正的罪犯却如此轻易地被放过?”

据报道,警方已传召这4人问话,他们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目前已被停职的马大教授,指他们涉嫌违反2012年和平集会法令。

其中一人已在上周录取口供,而其余3人,包括马大女权俱乐部主席陈捷雯(译音)则将在本周六上午接受问话。

其他人包括马大性别研究硕士毕业生代表S.英德拉玛拉、拉曼大学生黄晓优(译音)以及马大学术人员协会执行委员阿兹尼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