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们可以这么做吗?/方城

日前,去上课,读到一篇教学演示的视频。内容大概是说老师可以怎么通过教导波兰作家——阿·卡斯基的文章《检阅》来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文章讲述某班孩子要参加国庆节的检阅活动,可是却因为班上有个左腿不方便的同学而陷入沉思的故事。有人建议把残障的博莱克放在队伍中间,不易被发现;有人建议让他不参加,以免丢了班级的脸;后来有个同学说让他走在班级最前方,让大家都看见他,因为他也是班级的一员。



最后一个建议被接纳了,检阅时,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赏。看着检阅队伍,一个老师说:这个孩子真棒!另一个说:这些孩子真棒!前者敢于面对自己的缺陷,并且克服它;后者称赞同学间友爱互助,团结一致的表现。

培养孩子同理心

视频中,中国的老师让大家以演戏的方式,带出整篇课文的内涵。先讨论文章人物提出的建议带出怎样的人文思维,再让同学们体验残疾人拿拐杖的辛苦。这不仅让孩子们学到同理心,也明白了说话技巧。这样的活动,的确耗时耗力,但肯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进而贯彻于生活中。这肯定比老师们天天口提面命,告诉要他们有同理心,要如何说话来得更有效果!

现今社会,我们要的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只会答题的学生,我们希望培养更多心中“有温度”的主人翁。他们习题做少了没关系、考试考砸了没关系,最重要他们懂得如何与人共处,懂得如何关怀别人,懂得如何以大局为重。这些才是现今教育最该着重的事。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不管怎么改,怎么变,我们始终还是为赶课程,赶进度,而让孩子在无形中成了冰冷无情的机器,也让一些被边缘化的孩子掉入抑郁的漩涡,不可自拔。



这,是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呢?

反应

 

要闻

学生遭性骚扰却被问话 学术组织抨频找错对象

(八打灵再也23日讯)在教授涉嫌发布裸照性骚扰学生事件上,马来西亚学术运动组织(Gerak)谴责当局传召公开指责这名教授的3名大学生和一名学者问话。

大马学术运动组织形容,此举是不必要的。

该组织发文告说:“为什么当局如今越来越频繁地找错对象,恐吓和惩罚向来为受害者的大马人,而真正的罪犯却如此轻易地被放过?”

据报道,警方已传召这4人问话,他们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目前已被停职的马大教授,指他们涉嫌违反2012年和平集会法令。

其中一人已在上周录取口供,而其余3人,包括马大女权俱乐部主席陈捷雯(译音)则将在本周六上午接受问话。

其他人包括马大性别研究硕士毕业生代表S.英德拉玛拉、拉曼大学生黄晓优(译音)以及马大学术人员协会执行委员阿兹尼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