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生都是小孩?/玛丽娜马哈迪
最近我再次经历目瞪口呆的时刻。一位朋友告知他女儿学校在大马教育文凭英文文学试卷所采用的课文:格林童话故事中的《侏儒怪》。我对此感到震惊。这不只是因为格林兄弟是德国人,而非英国人;另一原因是《侏儒怪》是一个供儿童阅读的故事,它不但不适合17岁的学生阅读,肯定更不适合用作考试。
两相比较,在相同等级英国学校的英文文学考试中,出现的作者包括托马斯哈代、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当然还有威廉莎士比亚。任何学习英文文学的人,怎么可能不研究对英文有非常深刻影响的莎士比亚?我们的学生又是否晓得哪一些我们经常使用的片语,其实是源自莎士比亚?
某些人或许会说英文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英文文学对我们不重要。惟浏览一下国文文学的课文后,也无法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在求学时期还没来得及学习马来文学,因此,我可能不知道谁是现代的伟大马来文豪,惟他肯定不可能是那个撰写一名女孩在学校假期时曾经历那些冒险事迹的人。
没空间容纳个人见解
我们学校的文学教材看来已假设我们的学生完全无法处理任何有深度的文章。我在网上查阅了关于《侏儒怪》的作答技巧,我们学生理应从这故事吸取的价值观极为幼稚——不说大话、不撒谎、不要贪心。这其中没有丝毫差异或模糊性。学生仅被告知该如何看待这些故事,完全没有空间容纳个人见解。
这难道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情况,一个完全把我们孩子视为婴孩的学习生涯?试问他们该如何面对我们所处的复杂世界?
早前在伦敦时,我参观了因批评中国国内事务而被单独监禁8个月,续被禁止出国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个人作品展。他的作品全都很棒,发人深省及极为感人,当中包括重建的树木、大理石草株及来自2008年四川大地震坍塌建筑、经过拉直的钢筋;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审查、群体思维及掩盖大自然及人为灾难的真实成本。
民众大排长龙等着入场。然而,令我感到惊讶的是看到老师们带着大群小学生入场参观。这对他们而言难道不会太有深度?惟实际情况证明完全不会。孩童肯定自小就能学习艺术及美感,甚至是感受艺术家想要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
什么样的孩子无法明白不公,或是无法表达意见?有哪个孩子不会被一长串在地震中丧命,包括被粗制滥造学校害死的小学生的名字所感动?
用智慧反击回教恐惧症
如果我们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还是以对待婴孩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何要对结果感到惊讶?我们看到成年人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极为浅薄,容易被八卦及捏造的故事所挑拨,并对新闻的最不重要的一点喋喋不休,甚至是拒绝深入阅读,理由是内含太多长句,因此过于困难;他们还会丑化任何比他们更有知识及心智成熟的人,并通过辱骂的方式来掩饰本身的无知。
将民众当作小孩看待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学校,惟直达顶端,我们因此经常被期待接受各种最可笑的解释,从不见的基金到污染的水源再到构成恐怖主义的元素。
当然,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不接受这些解释,但提供这些解释的人的厚颜无耻本身就是侮辱及不可接受的。(也许某天我们赶走他们时,我们可以只说因为他们有臭味,而他们也不能申诉。)
我听到土耳其作者穆斯塔法阿克约尔近来表示对回教恐惧症的睿智回应不是禁止民众或书籍,而是利用智慧反击。尽管我同意这想法,但它确实假定我国的回教徒具有这么做的智慧。
然而,那些在17岁时还阅读《侏儒怪》的民众,该如何反击类似理查道金斯这类精明干练的人所提出的观点?
(泰发译)
高教部:2020至2023年 逾50万SPM毕业生没升学
(吉隆坡21日讯)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透露,2020至2023年间,有逾50万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没有继续深造。
他表示,2020年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人数为11万5939人;2021年为18万0680人;2022年为16万5836人,而2023年为10万3301人。
他今日在国会书面回答砂盟峇丹砂隆国会议员罗蒂雅的提问时,这么说。
他宣称,相关数字来自教育部的eProfil Kerjaya Murid系统,高教部正致力于增加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占比里指出,这包括在全国指定的学校和大学预科班开展推广计划,提高学生的认知,为学生提供信息和接触机会,并鼓励他们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他形容,高教部的一项标志性计划 “Jom Masuk U”(JMU)旨在通过一站式中心模式与公众互动。
他补充,通过此项计划,有关高等教育机会的最新信息将有效传播,包括公立大学、工艺学院、社区学院、MARA高等教育司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项目。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