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手机还是学校“违禁品”?/方城

曾经,网络流传一篇论说手机危害的文章。里头提到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如果你要毁了一个孩子,就交给他一支手机吧!因为我们一致认为,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尚不能抵御网络世界的诱惑。所以,教育部也把手机列为学校的违禁品。

当我们一直担心中小学生会沉溺于手机而不可自拔之际,偏偏遇上了2019冠状病毒病、封国封城,以致用手机上网课的频率大大提高。

如今,虽然学校复课,但是上课时间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课时的科目,还是必须以上网课来补回。

由此看来,学生几乎必须天天与手机为伴,那么手机还应该被列为违禁品吗?

它应该已经是“必需品”了吧?

行动管控令后,原本没有手机的学生,大都已经拥有一台了。

我一直觉得,既然学生常常都必须上网课,我们就没有任何阻止学生上网或使用手机的理由了。

既然如此,为何校规内还是把手机当成违禁品呢?

我曾就此事询问校方原因,得到的答案就是:我们得跟着教育部的指令!教育部若一天不修订条规,那么学生就得一直遵守学校“不可带手机”这种不合时宜的规定。

规定不合时宜

一旦想起来,真的有点可笑。

我不晓得教育部的规定是多少年检讨一次,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太多不合时宜的规定了。

除了手机这一事件,比如严禁携带涂改液,以妨学生用涂改液涂鸦以致破坏公物。这根本就是两回事,不是吗?不用涂改液,学生用尺、铅笔等一样可以涂鸦。

倘若携带手机还是违禁品,那么以此类推,学生用手机上网课应该也是犯规的事了!

如果教育部本身都不能与时并进,还墨守成规,那么我们的教育成效也必定是事倍功半的。

反应

 

言论

领袖是引领未来的榜样/方城

在一间成功的机构,若其领导能深得人心,企业发展必定乐观,员工的流动性也应该不高的。我认为,领导应该要有几个特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我一直认为,作为领导,就必须要有领导的气度,对于讲真话、做事不偏私的属下,哪怕他说的话不合领导的心意,领导也应加以表扬,而不是故意刁难,处处不予好脸色,让人心变凉,不想再认真做事了。人心一旦失去,就像覆水难收,很难再拿回来的。

领导也是引领未来的榜样。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发生,就让许多认真且奉公守法的老师心灰意冷,进而让阿谀奉承的伎俩根深蒂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虚伪。

成功的领导,要能做到“以德报怨”,就事论事,而不是以身分打压属下,让人无所适从。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决定要能够以开明的心态接受劝谏,机构要有进步,必须能够做到这一点。

如果事事都掩耳盗铃,自以为是,是很难看到进步的。领导固步自封或全盘照收;耳根软,轻易相信流言,就会成为有心的人的棋子,任意被摆布。

我一直希望领导应该双目清明,用慧眼办事,多称赞表扬,让人在获得肯定之余,更愿意工作,而不是在上班时得过且过,求过时间而已。

用假数据骗自己

遗憾的是,现在的职场上几乎充斥这样的人,但大家却还浑然不知,反而不断自我催眠,用假的数据欺骗自己,想象一切还是美好的。

打个比方,当有人提出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之际,各方就想尽办法让学生“阅读”,制造报告,营造出全民阅读的假象。其中有多少人真正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只有天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我想学校会变成尔虞我诈,虚伪失真的地方,不再是所谓的象牙塔了。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打工人所处的环境,常会有欺善怕恶,喜欢巧言令色的领导,导致团体或机构无法有显著的进步。若这样的情况也在栽培国家未来领袖的学校发生,学生会看到怎样榜样?实在让人不敢想象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