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扎希胆识过人/洪东水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秉持打贪决心,把击败贪腐滥权当己任,如今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也追随安华后尘,高喊对付贪腐滥权者,对贪腐滥权也绝对不会姑息。

虽然扎希本身涉及贪腐滥权案件,但一日法庭没有宣判有罪,就被视为无罪。扎希敢向贪腐滥权挑战,就证明他没有涉及贪腐滥权,所以让团结政府形成一个廉洁联盟,将来可取信于民。

秉持“除三害”决心

扎希曾经被希望联盟与国盟形容为贪婪如猛虎,如今却秉持“周处除三害”的决心,让人民钦佩不已。周处原本就是凶暴强悍的少年,最后却是对人生感到悔悟,于是坚决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当时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而自己却是那个最厉害的首害。

周处深知自己竟然是义兴地方首害,最后还是感到忏悔,而自己先洗心革面,除掉了首害。他说:”三害未除,何乐之有!”于是积极学武,铲除蛟龙与白额虎,为民除害。周处改邪归正后,认真拜师学文练武,最终还成为朝廷忠臣,受到人民的爱戴。

虽然扎希没有阅读《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但却具有推介廉政的信心,准备把社会净化。当安华在积极推行廉政,作为其副手的扎希也必须瞠乎其后,亦步亦趋,才能实现团结政府廉政的目标。

扎希具有如此宏图大志,让安华放下心头大石,从此团结政府将会变得一廉如水。

扎希是安华的贵人,若不是这位贵人相扶,团结政府里里外外都与官位擦身而过,因此对于扎希能够高喊打贪口号,都钦佩得五体投地。由于扎希已经“改过自新”,或原本他就是清廉出身,只是当时被反对党当箭靶,才显得失魂落魄。扎希也不计前嫌,愿意伸出橄榄枝,与政敌化敌为友。

与政敌携手合作

扎希带着30位的国会议员投奔希盟,促成组织团结政府,许多人对他舔犊情深,感激不尽。以往的恩恩怨怨都搁置一旁,而扎希最令人感到佩服的是,他能够挺起胸膛与政敌携手合作,即使曾经被巫统骂得狗血淋头的政敌,他都能够释怀,如今变成盟友,感情已经变得坚如磬石。

胆识过人的扎希改变整个政治局势,也改变安华的命运,更为自己与巫统保住政权。国盟则把扎希视如敝屣,安华却把扎希视为可信任的手足。

如今安华看到扎希积极的改变,让他感到好欣慰,也感到政权变得更加稳固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打贪如海滩上种花/周若鹏

我曾是某个民间反贪运动的成员,最近淡出了。我可以清楚地说出,是何时开始不再参加他们的会议和活动,就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获特赦的那天。那一天,我觉得发什么文告、做什么教育宣传,没有半点意义,像海滩上种花的傻子,瞎忙活而已,坚持做这样的蠢事,种花人和花都将脱水而死。

决定淡出之后,我听闻罗丝玛无罪时,心中波澜仅仅微荡;再看到纳吉或即将居家服刑,也只是哈哈。团结政府发言人法米说政府对特赦附录并不知情,这么大一件事,你能相信吗?若非权贵指示,谁又敢隐藏元首谕令?安华政府很尴尬,既然皇权不容置疑,那么民众就只能迁怒于政府。

资深媒体人卡迪耶欣指出我国并无法律容许居家服刑,但根据《1995年监狱法令》第3条文,内政部长有权把任何地点指定为监狱,但若真把纳吉家圈为监狱那就太粗暴了,这时你很难不联想:安华为什么要在去年10月宣布将提呈新法案容许居家服刑?

我在读作家葛拉威尔的新书《颠覆引爆点》,探讨关于趋势的有趣现象。比如在上世纪中期的美国,白人社区内若有非裔居民迁入,虽会造成不安,但双方尚能共处,不至于改变居民结构;然而当非裔居民人数超过某个临界点,白人会大量迁出,最后白人社区会彻底变成非裔社区。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个临界点是三分之一,在几个不同案例中都出现过,只要超过三分一,趋势便无法逆转,直至全盘改变。我寻思,大马贪腐之人超过这个临界点了吗?这数据当然无从确认,但参考2017年大马廉正研究所的问卷调查,每3个大学生就有一人觉得受贿是OK的,或者无法分辨什么算贿赂。这些人以后是所谓的“国家栋梁”,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大楼塌(这句我加的)。

葛拉威尔不是科学家,他只是提出他的观察,并非绝对;且假设属实,那么我国贪腐风气正处于一个极其关键的临界点,不把它压下去,这社会迟早烂透,变成那些以贪腐“驰名”的国家,万劫不复。然而这个时候,上梁们正在盘算怎样让一个狱中的贪官回家,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花也许会消灭,但这种花的精神是不烂的!”徐志摩,别傻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