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打造精工完美精神文化 (上)/张永麒

首相马哈迪医生最近推介了工业4.0大蓝图,要迈向数字化的经济模式,除了提高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对经济的贡献,蓝图还注重加强大马的创新力和能力,并体现在全球创新排名中,以及增加制造业雇用的高技术工人人数。

这个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不过,人民是否已经准备好?市场是否已经清楚和了解,或者只是在整个发展的大浪潮下,随波逐流?



所谓的数字化经济,就是以互联网和卫星导航系统,锁定在一个网络经济模式。所有经济的操作模式,都以这两种技术作为归依,配合电脑、电子和电器技术,形成一个经济形态。

纵观人类经济模式的发展,什么是第一波工业革命?什么是第二波工业革命?什么是第三波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经济新模式

所谓的第一波经济工业革命,就是在英国所发生,从农业的社会转型进入一个制造业的经济社会,主要以简单的一些机器,取代人力的劳作去生产基本的需求,特别是在衣食住行各方便所需。



当人类社会迈入第二波工业革命,基本上是进入一个电子和电器的时代,也就是对电力的依靠越来越重要,凡事都以电力来推动,并且应用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上更加淋漓尽致。

当一个经济体在第二波成熟之后,科学家对研发和进化的要求,俨然催生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生,第三波经济如何以互联网作为根基,形成一个经济的形态。

后来,在人造卫星和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年代,许多电脑科技、智能手机以及卫星定位导航(GPS)的整合,设计一起,将存有转变存在的模式正式诞生,每个人事物都进入一个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去进行。

如此,就催生工业4.0,这当中也包括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所有的技术呈现,包括存有与存在的开发和应用,当中就以人工智能来代表一个新世纪,所谓的工业4.0革命。

马来西亚迈入重工业

马来西亚经济是在马哈迪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就是1980年代,推行了重工业转型的经济。当时是以制造汽车挂帅,尝试以带动马来人汽车制造工业生产链的发展。

在迈入90年代,马哈迪再提出了新的工业革命概念,也就是多媒体超级走廊的概念。这个已经是迈入第三波经济工业革命,接轨工业革命4.0之间。

马哈迪的两个重要想法和概念,都曾经在马来西亚推动和执行,在某一个程度上,是有获得一定的成绩。不过,比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开发与竞争,马来西亚明显就无法匹敌。

在汽车工业上,很明显,马来西亚国产车计划无法与一些国家的汽车制造工业竞争,在汽车的设计制造、技术表现和市场占有等多方面,都无法与同一级别的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竞争,更不用说与欧洲的豪华汽车比较,结果,落败于国际市场上。

反应

 

言论

百年大变局已在路上/谢诗坚博士

2023年即将成为过去,而2024年将引领世界走向一个不明朗的未来。不过,一切都得从15及16世纪说起。

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于1492年到1502年四度横渡大西洋,并成功到达美洲大陆,为西班牙开拓首个殖民地。此风一开,西方国家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

根据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分析,大约在18世纪的晚期,西欧发生了两股演变潮流,接着蔓延到美国,一个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另一个是政治革命的影响。这两者也将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

政治与工业革命演变

所谓的工业革命始于1760年,由英国带头推动,一直延续到1840年。这期间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瓦特于1759年的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把世界引进一个工业时代。

至于第二个政治革命则是以法国大革命为例,这是在西方社会首次出现的一个世俗化、民主或为民主思想所感召的政权,目的是推翻帝制和专制,走向资产阶级的时代。

不论工业革命或政治革命,在18世纪,欧洲各国也忙于为王权与君主立宪展开激烈的斗争,例如在1804年,拿破仑企图复辟王朝,但到1814年他被迫退位,后被放逐厄尔巴岛。

由此可见,欧洲走向君主立宪是无法逆转的潮流,英国即为一例。

法国也在战后巩固了第三、第四乃至第五共和国,已标志着君主没落和总统制的兴起。

与此同时,我们也从另一方面看到一个新政治制度正与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激烈和残酷的斗争。这就是在1848年由马克斯与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不但与资本主义针锋相对,更扬言要通过革命来打败资本主义。

虽然马克思相信新制度可取代旧制度,但直到今天,尚未有一个西方国家被共产化。

反而在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取得胜利后,才在俄罗斯建立起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比起法国大革命的目的更为彻底和更见其效。

尤有进者,列宁还进一步将俄罗斯周边16个国家结合起来,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苏联)。

中国崛起刺激美神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又取得更大的红利,那就是她成功地将欧洲分割为两半,一半归美国领导的西欧,在1949年组成北大西洋公约机构(北约);另一半则是由苏联领导的东欧,在1955年组成华沙公约(军事集团),与美国进行激烈的斗争。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才宣布解散。

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就使到美国不得不两面开弓,世界也就进入了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是联合回教国家和中立国家与共产国家相互对抗。

如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回教国家与共产国家未能保持良好关系也主要是受美国的影响。例如马来西亚在五、六十年代不与苏联和中国建交皆是出于反共的立场。

印尼原在五、六十年代与中国友好,但在六十年代中期则爆发反共反华的示威,不仅连累印中在1967年断交(直到1991年才复交),而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回教国家与中苏的关系若即若离。

先是美国在七十年代成功策反埃及等国远离苏联而亲美;更在九十年代支持阿富汗的宗教分子向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展开圣战。

如果我们回顾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已有所好转,那是因为美国希望争取中国一起抗苏,而不是美国已改变对中国的政治立场;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更是引起美国的高度紧张且怀疑中国的动机。

一带一路打进美后院

其实美国所坚持的这个世界只能有一个霸权国家,那就是美国。

今天“一带一路”列车既然已成功地打进美国的后院(欧洲),及中东、非洲和亚洲的回教国家分别与中国的关系向前跨进时,美国的特朗普及拜登已按捺不住其内心的担忧和怒火,因此挫折中国成为新的对手正合其时。

这也是为什么百年来(中共建党一百年时),习近平主席形容当今世界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由此可见,新的一年世情还是不容乐观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