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担忧与受骗/方城

坊间不时会听见诈骗事件,这种诈骗一般上都是利用事主贪小便宜或想快速致富的心理而得逞的。

然而,还有一种更要不得的敛财方式,就是利用人们的害怕或担忧心理,而设下陷阱的。

这种诈骗方式可以追溯到70年代,那时,你会收到一封信函,内容要求你复制若干份,寄给50至100人,否则会大祸临头。后来,这演变为使用科技转发信息,再后来这种用“恐吓而生害怕”的方式,就改用在服务或商品上了。

刚刚我接获一个电话,说我的身分证被用以购买了一个手机号码,并发出了许多有关冠病病毒的信息,而我因此被指企图妖言惑众云云。我错愕了一下,随即封锁了该号码。如果是那个手机号码确实做了不法勾当,不是应该拨电给那个号码吗?干嘛打给我?

近日,有个朋友面对一些感情困扰,在社媒上宣泄了自己的一些心情。不久就有一个朋友介绍她去看命摆阵佩戴转运物以改运。

都说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就会问神,像远古时代人们遇事占卜画卦辟邪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样样都讲钱”!

朋友面对的问题在与占卜老师见面就句句“中的”了(不排除是朋友的脸书心情故事给了占卜师相关资讯),朋友马上就觉得灵,接着就被要求付费,说是让高级师父调整命数以彻底化解厄运等。

问效果如何,该师父的答案又是几乎所有做营销的人都会用的金句——“因人而异”。就是说:不管是吃的用的、擦的摆的戴的,看到效果的时间都不同。这句最好使,因为几乎所有深信不疑的人会耐心等待,再不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道具”,以致无法自拔,甚至倾家荡产。

朋友因一时拿不出那笔钱,便把事情说了出来。冷静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人们会冲动付费解厄,彰显了人类害怕或担忧大祸临头的情绪作祟。

消费买安心

一般上,只要自己经济能力允许,大部分的人都会舍得消费,给自己买一个安心。最近某福利团体到政府各部门办防范火灾觉醒运动,也是用人们这种担心灾祸临头的害怕心理,卖出了无数套防火配备。

换言之,诈骗手法虽层出不穷,但不外利用人们担心害怕的心理,而让受害方慢慢掉入陷阱。

骗子表面上还会如转世菩萨般安抚受骗者,强调他是在帮你,让你就算给钱也给得“心甘情愿”,就算明知被骗了还会感激骗子心地善良!

诚然,不可预期的未来,的确很容易让人掉入圈套,但是我总认为:“达者兼善天下”,帮助别人不应为了骗财,不然逆天而行,总会有报应的。

视频推荐:

反应

 

要闻

母亲的10万珠宝也没了 大学生遇电话诈骗损失近15万

(关丹1日讯)彭亨关丹一名大学生遭冒充电子商务平台人员和警员的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欺诈,损失金额高达14万7000令吉。

彭亨州总警长拿督斯里雅哈也奥斯曼今日发文告说,警方报告显示,该男大生(20岁)于1月23日接到一家声称电子商务公司的来电,指他在电子平台宣传的是违法商品。

该电话随后被转接至一名自称是警察的诈骗成员,对方告知受害人他参与洗钱活动,故要求受害者进行银行户头转账,以避免被捕,并承诺为受害人洗清刑事犯罪记录。

“受害者遂向3个不同的银行户头转账高达4万7000令吉。

“1月30日,受害者也被勒令将其母亲的珠宝(估计价值10万令吉)交给其住所附近的一名陌生女子。”

雅哈也奥斯曼指出,当受害人的母亲询问他珠宝丢失的原因及银行户头为何没存款时,受害者才惊觉自己被诈骗。

警方已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调查此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