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拥车率高不是好事/一木

根据尼尔森在2014年的市场调查里,马来西亚的拥车率艳冠东盟国。93%家庭至少拥有一辆车,54%家庭拥有超过一辆车。然而在强大的拥车率背后,却不是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而是人民不可言说的悲哀。

由于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经常误点,有些地区到不了等种种问题,汽车和摩托车俨然已成为马来西亚人民的必需品,不少工作岗位甚至列明拥有代步工具者优先。极高的拥车率,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不周的道路,直接反映的就是决策者的失败。



自从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决策当局并不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步行,反而鼓励人民拥车。这从首都吉隆坡道路情况就可窥探一二。

导致高车祸死亡率

在吉隆坡,道路极少设有供行人安全行走的人行道,甚至连斑马线、行人天桥等也不完善;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治安并不好,抢匪在光天化日下大行其道。

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这么告诉我,在马来西亚,我不会想要步行,实在是太危险了!



高拥车率直接导致的就是居高不下的车祸死亡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我国车祸死亡率在众多新兴市场国家里位居第三,仅次于泰国和南非。往年我国政府几乎把交通事故的发生归咎于道路使用者,却从不检讨自身的交通与道路规划以及路况。

此外,亚洲食品研发与营养提升圆桌会议秘书布鲁诺·克斯那曾在《解决东盟肥胖问题:患病率、影响和干预措施》报告中表示,马来西亚是肥胖和超重病比率最高的国家。撇除饮食习惯不说,人民的生活习惯才是导致肥胖的最主要原因。

车轮上的人民超重

我国习惯以车代步,被他国封为车轮上的国家。一般上班族的步行距离就是从自家到车上以及从车上到上班地点,这最终导致大部分上班族一天步行不足1万步,运动量远远不达最低健康标准,由此衍生的就是肥胖、超重等问题。

国家繁荣并不应该以人民拥车率来衡量,而应该以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来带动经济。希望现在的决策当局在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及道路规划时,可以适当的进行人性化考量,并且以鼓励更多人民步行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为目标。

当公共交通足够方便,行人步行在路上能得到较大的保障时,会有越来越多人愿意弃车而行。这将大大舒缓吉隆坡高峰期的堵塞情况及车祸率,甚至能间接减少我国的肥胖及超重问题等。

一木

反应

 

保健

年后瘦不了 胃酸暴冲 竟与睡眠有关

(台北2日讯)新春佳节美食盛宴,凸显肥胖问题。卫福部统计显示,台湾成年人体重控制失衡,30岁以上超过80%民众体脂过高,过年后平均再增重2公斤,肥胖问题势不可挡。部分民众甚至发生胃酸逆流现象。

睡不好竟是瘦不了主因!

每年新诊治超过800名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的嘉义长庚医院耳鼻喉部口腔咽喉科主任蔡明劭医师强调,肥胖与睡眠呼吸中止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中会经历呼吸暂停导致身体缺氧。蔡医师指出,肥胖者因脂肪积聚于颈部、舌头,导致呼吸道肌肉容易狭窄,塌陷、阻塞,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这种状态不仅会导致严重打鼾、亦会引起头痛、疲倦、白天精神不济等症状,长期下来易导致肥胖,危害患者整体健康。

蔡医师特别提醒“内脏脂肪”过高的严重性。内脏脂肪又称为内脂肪,是指主要围绕腹部器官的脂肪。它不同于在皮肤下方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不仅是肥胖指标之一,更与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病有高度关联性。

此外,不良睡眠质会干扰内分泌正常运作,尤其是减少瘦素的产生,使人增加对甜食、高热量垃圾食物的渴望,进一步导致热量过度摄取产生肥胖。另由于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夜间难以获得充分休息,白天又因精神不好导致活动量与基础代谢率下降,形成了一个热量高摄取低消耗的恶性循环:睡不好导致肥胖,肥胖又进一步恶化睡眠品质。

胃酸暴冲与腹部脂肪有关

胃酸逆流分有“咽喉胃酸逆流”与“胃食道逆流”。前者是胃酸跑到咽喉,患者容易咳嗽、感到喉咙有异物感、呼吸不顺的怪怪感觉;后者则是让人感到灼心难受。

蔡医师巧妙比喻,“肥胖、咽喉胃酸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犹如三角恋爱关系,有患者身材肥胖,时常觉得胸口灼热,喉头异物感,经诊断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后减肥成功,胃食道逆流可能不药而愈!

肥胖者的内脏脂肪会增加腹内压力并挤压胸腔呼吸的空间,加之睡梦中因呼吸道阻塞,在用力吸气时会形成呼吸道负压,此时就有如抽水马达将胃酸吸入咽喉,造成咳嗽、异物感,咳呛的状况。 临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约有45%并有咽喉胃酸逆流,若疑似胃食道逆流治疗成效不佳,也许就是咽喉胃食道逆流作祟。

最有效减重3大对策

蔡明劭医师表示除部分需以手术治疗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外,使用正压呼吸是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立即有效的方法,若再搭配减重效果更佳。一般而言,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减去5-10%的体重后,通常可明显感到健康改善。国际权威期刊JAMA更指出,若减去10%体重,可下降26%的呼吸中止症指数。

蔡医师强调“减重7分靠饮食、3分靠运动”。多数呼吸中止症患者有肥胖问题,过度激烈的运动反而容易造成身体伤害。

减重3大对策

1. 采用哈佛健康餐盘饮食法:1/2蔬果、1/4豆鱼蛋肉、1/4全榖杂粮,摄取体重*30cc的水或无糖饮料。

2. 烹调方式避免高油、高糖、高盐。

3.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如选择爬楼梯、每天至少走6000步。

蔡明邵医师另分享了一则诊疗经历,一名约50岁男性患的打鼾问题随着增加的10公斤体重日益恶化,使其困扰不已的妻子主动求诊。经过三个月的饮食调整,该患者成功减重6公斤,不仅显著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状,更令人瞩目的是整个人变得精力充沛、容光焕发,展现健康转变的惊人效果。

年后睡眠检测人数增加

科林睡得美睡眠技师洪晓菁表示,年后许多人因被亲友观察到有打呼、坐在电视机前打瞌睡的状况前来进行睡眠检测、就医诊断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且多数患者都有肥胖问题,也在此呼吁民众平日维持良好饮食习惯、维持适当体重。

当体重控制无效时,须当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干扰,建议通过不用到睡眠中心排病床的居家睡眠检测了解是否有病症。若是能在减重同时也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更能让睡眠品质提升、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体重管理。

新闻来源:东森新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