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挡下病毒 新年每天都可过/黄子诚

政府宣布农历新年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诸多限制,引起各界反弹。

在排山倒海的批评后,国安会在不到一天就撤下漏洞百出的SOP,不过还是引起各方热议,甚至出现 “到夜市拜年” 等嘲讽性帖文。

打从冠病肆虐开始,大家无不受到影响。新常态也不知不觉已快一年了。

去年,幸运的是,大家还是如常回乡过年,亲朋戚友互相拜年还是照常进行。更幸运的是,疫情没有因此被引爆。

但新年才结束不久,我国第一波疫情就因集会而失控。虽然曲线过后成功压平,但到了10月,第二波疫情又因着沙巴州选爆发。

也因为如此,大马各族都错过了自己重要的节日,从马来人的开斋节、伊班人的丰收节到后来的屠妖节,圣诞节等等,大家都在新常态下度过。

到了农历新年这个时候,坊间很早就开始讨论要如何庆祝。毕竟大家都熬过了艰难的一年。不过,大家早就知道今年新年不会和往年一样。

有了冠病毒“加持”的新年,肯定诸多限制,不止不能办大型聚会,就连要一家团聚都有难度。

减低亲人染疫风险

或许你会觉得,自己与家人朋友只要没被感染,见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病毒无处不在,谁被感染了其实很难说得准。毕竟这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而且许多感染者都属无症状,让其防不胜防,无孔不入。这一刻的你或许没被感染,但到了下一秒,到商店买个东西回来,自己被染病了也不知道。

在每天都有新感染群出现的情况下,你真的确定自己还是没病吗?

团圆饭,这个被有些人看得比初一更重要的一餐,在新常态下,或许也必须重新考虑如何进行。毕竟吃饭时无法戴着口罩,更不可能完全不讲话,这都是造成风险大增的行为。如果本来就是住在一起的当然没有关系。但如果不是住在一起的,那就能免则免吧。

今年不能跨州跨县,或许很多人会不习惯,但如果这可减低在家乡父母感染的风险,那么还是值得的。

很多人认为没得团聚,新年就不再有意义。新年的意义固然包含一家团聚,但也不是只有新年才应该聚在一起。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新年是因为团聚变得有意义,那么未来疫情受控后,如果能做到更频密地回家见父母和兄弟姐妹,那或许会是这个新常态下的一个祝福。

梁静茹在分手快乐一曲里曾唱过:“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的话”。如果是这样,能够一家团聚,新年当然也可以每天都过!

换个心态过年,或许一切也会不一样。

反应

 

国际

冠病疫情5周年 世卫吁中国分享数据以调查病毒起源

(日内瓦31日讯)全球冠病疫情迎来5周年,世界卫生组织吁请中国分享数据,并允许调查员入境以协助了解病毒起源。

冠病大流行最初爆发于5年前,在全球造成共约700万人病亡,对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都造成天翻地覆的影响,但世卫的冠病病毒溯源工作,迄今困难重重。

世卫30日发声明说:“我们持续呼吁中方分享数据,并允许调查员入境,让我们能了解冠病的起源。这在道德与科学上都是当务之急。若各国之间缺乏透明、共享及合作,世界无法充分防范未来的疫病与大流行,也无法做好准备。”

世卫在声明中回顾2019年最后一天,世卫驻中国办公室在当地媒体报道看到武汉卫生官谈及该市的“病毒性肺炎”,“之后的几周、几个月、几年之间,冠病形塑了人们的生活与世界”。

声明写道:“标注这个里程碑时,让我们花点时间向那些改变和失去的生命致敬,体认到那些遭受冠病和‘长冠病’之苦的人们,感谢为照顾我们做出巨大牺牲的医疗工作者,并从冠病学到教训,创造更健康的明天。”

本月稍早,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被问及全球是否为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做好更周全的准备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他说,如果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在今天到来”,5年前让冠病疫情爆发的某些脆弱之处依然存在,但也强调全球已在冠病带来的痛苦中学到教训,并采取重要措施强化了应对疫情的防御体系。

世卫的194个成员国在2021年12月达成共识,将为防范疾病大流行签署协定,主要宗旨在于各国须迅速分享新兴病原体,藉以发展疫苗等足以抗疫的工具。该协定的协商截止期限为2025年5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