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教学的真正意义/黄燕娣

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平衡历程和结果,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强调教学历程,却忽略了学习成果,或者只注重学习成果而忽略历程,都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认知活动,单一的方法无法代表整个教学历程,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门学科都需要有教学进度,当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必须灵活调整进度以实现教与学的功能,否则就只是为了教而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
然而,在教育现场,理论和实践常常脱节,教师受到教学进度和行政流程的限制,难以发挥自主性。

对于“学习者主体论”的局限性和不同解读,使得教学问题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课题。

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能够被学习者接受才能产生真正的意义。如果教和学脱节,教学活动就失去意义,忽略了本质。

教学评量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通过评鉴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不是一味继续推进,忽略教学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学科的领导者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学问题将一直存在。领导者需要创新思维,拓宽视野,有主见而不是盲目跟随传统制度。

学习经验的获得是师生相互沟通和影响的结果,在教学情境中,师生都是主体。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素材,提供良好的情境脉络,促进学习者在经验和价值方面的创造。可是学校教育常常无法等待,也无法全面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师生视野交融后的结果,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和个体历史视野。只有在共识产生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有交集。

教与学要融为一体,只有教没有学,等于对空气说话。教育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生活经验、期望、意义、价值的相互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

教师需要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作为专业教师的期望和行动,才能真正以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

因此,专业发展不应将教师视为一个“角色”,而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有关“专业”的讨论,通过生活经验和故事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意义和行动,建构个人作为教师的自我认同。

关注以叙事方式思考的人,可以探讨多样性的可能性。叙事是一种让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参与专业讨论的途径,它强调人的思想、情感、经验和主观诠释。

教师应该积极尝试以叙事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观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助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教育的探索与改变/黄燕娣博士

有一名离校多年的学生,每一次来电开口总是那句话:“老师,那个人还在学校教吗?”,之后,同样的牢骚又开始了。他总忘不了导致他被勒令退学的那位老师。

如果你问我他是不是坏小孩,我会说不是;那他是不是好学生,我会犹豫说也不是,那他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学生?

其实,他应该是属于令大部分教师头痛或不喜欢的那一类。

没有人生目标、学习意愿弱、懒散、不交作业、好玩,一般“坏”学生典型特征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好在他没有打架、偷、赌和抽烟的坏习惯,能说他“不乖”吗?

这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在课室里睡觉被老师责备,睡醒后和同学讲话或东张西望,也会被老师骂。他有点小聪明,但就是不喜欢教师生硬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的条规,在课室里总是“坐立不安”。

一般教师都希望学生乖乖听课,不允许发言,对于好动的他来说,难以忍受。一天下来好几堂课,对一位好动的15岁少年,哪能撑得住,因此他也是训导处的常客。

他喜欢的科目只有体育和数学,对于体育课,他可以自由奔跑,而且他是班上的篮球高手,这门课是他展现自己才能的时刻。至于数学,那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学生天生喜欢被骂或被贴标签。

回想初当教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都很严格,作业量多,而且要求学生一定要准时把所有作业完成,考试一定要达标,否则就被罚。

曾有一年,因为过于生气,体罚一位学生,引起家长的质疑。

家长到校长室查询,了解情况离开前,跟我说:“老师,如果我孩子还是不听话,你放心体罚他,我会支持妳。”

改变教学方式

听后顿时呆立数十秒,心也酸了,也让我意识到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学生不交作业,或许是不会做,不会做可能是没听懂,没听懂很可能是老师的教法问题。难道责任全在学生吗?

经过一段日子的反思,自此以后,我慢慢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观,也调整了教学模式,每个阶段主动被学生评鉴。在这过程中,的确受了不少“内伤”,但获益不浅,和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慢慢的缓和。

刚当教师时,常听一些资深教师说,进班要凶,于是常带着“黑脸”进班,学生都乖乖听课,成绩也考得不错。可是,那段日子对我来说是不快乐的,我给学生的印象是个很凶的老师。

时光流转,经验累积,我明白了该教什么、如何教、知识与技能的平衡。学生离开校园后,应该带走的是什么?这些反思推动着我的教学改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付出不一定马上见效,但我们要坚信,改变从小事做起,每一个小小的努力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改进,方能与时俱进,为下一代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