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教育VS种族/一木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这种多元化不只是体现在种族文化和宗教之间,更体现在教育制度上。不同于其他国家,马来西亚从小学开始就有多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例如:华小、独中、淡小、国小、国中、国际学校等。不同的体系有使用不同的语言教学,在个人培养上也大不相同。

小学也许觉察不出差异,不管是华小还是国小,都需要考取UPSR。然而独中和国中的差异就比小学来得大,尽管仍然需要考取PT3和SPM,但至今为止统考文凭仍不被国家政府承认。



统考文凭其实已经争吵了几十年。有的人主张不承认统考,担心承认统考会影响马来文的国语地位。也有的人主张学习真正的意义在于其价值。不管是用什么语文来教学,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吸收并明白了解里面的内容。而无疑使用孩子母语教学,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明白课文真正要带出的意思。

统考只是一纸文凭

也许大家把焦点摆错了地方。承认统考并不会危及马来文的地位,也不会分化种族。统考只是一纸文凭,就像SPM,PT3等。真正需要我们留意的地方,是统考背后带出的我国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方式。不同语言教学对国家团结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这种分化教学间接导致了孩子们的“隔离化”。

举例华小来说,尽管近年友族同胞也纷纷送孩子入华小就读,但华小生很大程度是华人子弟在求学。这不只是因为华社普遍认为华校的教学制度比较完善也比较注重孩子的多重发展,更重要的是,使用孩子的母语教育更容易让孩子吸收。

同样的,送孩子入国小的友族父母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父母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这就造成了在学校里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跟其他种族的孩子接触交流的机会。



语言只是沟通媒介

欲团结,先沟通。种族课题真正的根源在于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以及成见太深,更重要的是在“大人”的世界中,分化及偏见一直存在。孩子们在能够独立思考及判断前,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有样学样。

语言只是一个沟通媒介,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使用什么语文来教学。我们种族之间不够团结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各种族融洽。

因此,一些人对于其他种族的人接触少,对于其他种族的情形得知往往来自于别人口中,难免会被别人主观意见所影响。唯有“大人们”放下成见,教育从小着手,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一木

反应

 

要闻

“几时承认统考?” 刘华才请安华正面回应

(吉隆坡27日讯)民政党全国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促请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正面回应董总主席拿督陈有信的谈话,若政府真要承认统考,应该坦诚公布时间表,让华社知道何时落实。

他表示,安华既然熟读论语,那就应该知道在《论语·颜渊》里有:“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刘华才在周一发表的文告中说,不论经商或参政,皆须以诚信为本,绝不能失信。政府是诚信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的管理者、监督者和裁判者,必须言出必行,即使办不到也应该说明真相、告诉原委。

大选宣言有列明

“在希盟《投希盟、一定能》第15届大选宣言的教育改革中有列明,希盟会继续努力争取承认统考文凭,希盟领袖至少应该然董总和全国独中的领导人知道,所谓的‘继续努力’已经努力到什么地步?保持沉默,只会让华社更加忐忑不安。”

他说,董总的领导是在1月18日向政府提出要求,教育部至今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安华自己曾说,华文已是国际语言,各民族都应该学习华语,而学华文最好的地方就是在独中。若能进一步晋升到承认统考,那就更加完美,也算了结华社多年的心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