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敦马访华“向中学习”/陈凯希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这次历史性访华,尽管出现不同版本的诠释和评价,但我始终认为,对马中各领域长期的友好关系来看,绝对不会是“外交灾难”。

首先,从政治的聚焦来看,在北京的“马习会”和“马李会”,过程可说是顺利,也取得了成果,中国领导人并接受了马哈迪的当面邀请,以在日后适当时刻报聘访马。



其次,官方经贸成果方面,首相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同见证两国签署了5项了解备忘录 ,其中3项涉及农业,2项分别是双边货币掉期、会计与审计监管合作备忘录。两国也同意继续推进两国经贸五年规划,以朝向1千多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目标。

与时俱进好学不倦

而言论方面,其中一个最让我感到欣慰和雀跃的是,首相说,他口中的“向东学习”,也包括了“向中国学习”(另外两个国家是日本和韩国)。

他解译说,在当年主政他推行“向东学习”政策时,亚洲的增长主要是在日本,其后是韩国,今天则是中国。



因此,首相上月访华行程中,他对阿里巴巴的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对吉利汽车厂和宝腾,都产生了莫大兴趣,并且还亲自体验“和谐号”从杭州到上海的超过380公里时速的高铁行程等等,这些都成为了他这回访华行程中的“学习重点”!

我一直都在认为,在政治以外,这位93岁高龄的首相绝对是一位与时俱进、好学不倦并亲力亲为的国家领导人。他经常写部落格、善用手机社交平台,也掌握了通讯和网络的最新进展。

这次到中国,也再一次让我们见到“老首相”好学和汲取新知的一面。据说,他在阿里巴巴和马云见面会谈的时间,出现了超时;然后他在吉利汽车的试车场,又突然兴致勃勃亲自试驾了几部最先进的新车,导致当局临时安排了前后“护驾”队伍。

当然,还有主张改行程,舍专机上高铁,从杭州到上海,再从上海上专机飞到北京的一幕,也让人津津乐道。

马哈迪说:“我们发现中国不只拥有大量可供投资的资本,也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科技,中国企业的规模成长也很大,可以成为世界级玩家,所以我们想从中国企业身上学习。”

他有感而发说,我国向来只是进口产品,但中国除了进口,也成为了制造产品的出口和供应国。

首相也认为,我国可以向中国学习如何不受失业率的困扰,因为中国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但国内的失业问题却不严重,这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在这方面的解决方案也值得我们学习。

敦马曾于1981年至2003年担任第四任首相,22年期间多次访华或赴华出席国际会议,亲眼见证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也经常赞赏中国数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发展出顶尖的科学技术,包括世界尖顶一流的人才在内。

双马识英雄重英雄

领导新政府以来,首相也分别在吉隆坡和杭州和阿里巴巴的创办人兼董事主席马云见面。

两次的“双马会”,首相都盛情邀请马云和阿里巴巴继续协助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建立大数据中心,推动移动支付和发展电子商务等,显示出我国也正在“向阿里巴巴学习”。

根据马云所说,他当年就是因为看中了马哈迪推动的“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而带来创造和发展网络数据和商务交易平台的灵感,经几努力后,才有今天成就非凡的阿里巴巴。由此可见,两人可说是“识英雄、重英雄”!

也正由于如此,政府将继续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吉隆坡推动阿里巴巴在中国以外的首个数字自由贸易区,并协助培训我国年轻的专才,同时也有意把我国发展成为该集团在东盟国家的最主要物流枢纽。

整体而言,首相访华是成功的。

反应

 

要闻

陈凯希精神奖31日截止提名

(吉隆坡20日讯)(吉隆坡20日讯)2024年(第一届)陈凯希精神奖即将在12月31日截止提名,欢迎全国社会各界人士、文教团体及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共同为表彰和传承陈凯希先生的精神献力。

精神奖筹委会主席邓文龙发文告表示,陈凯希精神奖由马来西亚青年运动(青运)总会与海鸥集团联合主办,联办单位包括马中总商会、马中友好协会、社会企业家基金及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大同韩新学院作为支持单位。

“设立陈凯希精神奖旨在纪念陈凯希先生卓越的贡献与精神,同时激励更多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让社会各领域见证青年无私的努力与担当。”

陈凯希精神奖以“诚信、勇气、仁爱与智慧”为核心精神,设立两大类别奖项:陈凯希精神杰出贡献奖(开放予41至60岁个人或组织单位),及陈凯希精神杰出青年奖(开放予18至40岁青年)。被提名者不限族群、国籍或背景,凡体现并践行“陈凯希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均可提名;提名对象需健在或去世不超过五年(提名年1月1日算起)。

邓文龙补充,陈凯希精神奖受奖考虑范畴包括在社会公益、经济贡献、文化传承、教育建设、科技创新、体育成就或绿色环保中持续且长期地做出贡献,令人敬佩的奋斗经历,并能体现诚信、勇气、仁爱与智慧的品格。

有意提名者可向马来西亚青年运动(青运)总会行政处索取提名表格与详细简章,或前往青运总会官方网站 https://www.ymm.org.my 下载表格。更多详情,请联络秘书处:016-9759 891。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