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常态下 世事已无绝对/方城

转眼间,封城封国已近70天了,各行各业也依据程序逐步恢复运作,以启动经济。

至于学校,教育部也在卫生部的建议下安排复课的标准作业程序,其中就有两项特别吸睛,一是学生不可在食堂堂食,买了食物要回班上吃;其二是学生之间必须维持一米的社交距离。这是完全颠覆封校前校规的。

首先,把食物带进课室吃,在之前根本就是会被记过,而且食物还会被没收。以前学生就常常向我抱怨说:食堂人多,又没位子坐,为何不可在课室吃?我总以许多卫生理由说服孩子们去食堂用餐。

师生得偿所愿

在新常态下,学生不可在食堂堂食,买了食物必须带进课室吃,这对之前那些抱怨的学生来说,不就叫作如愿以偿吗?如果要随机教育学生,真的可以说这就是“转机”,世上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啊!

第二,班级被排成一组一组,要学生以组别讨论学习的注意排列方式,常常是在老师教学时造成困扰的方式;尤其是后进生,和朋友坐在一起,很容易就分心,“讨论”很容易就变成“群聚聊天”。如果老师们不跟着指示实行,又很容易被高层批评,常让老师处于进退两难的情况。

然而,在抗疫作业程序下,学生必须保持社交距离,完全不能近距离接触了。这,算是圆了老师的心愿吗?

需要时间适应

当然,为了抗疫,这无疑是无可避免的,师生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同时也告诉我们世事无绝对这道理。之前,在班上吃东西属犯规;老师在班上不依据21世纪的上课方式排列桌椅,会被批评没有跟上21世纪的PAK教学方式;学生头发长了不剪会被记过等等的错误,在新常态下(至少这一年半载),在班吃东西没有错;在班独自一人,我行我素也不会被议论;头发长了没剪也没有错,毕竟理发店的作业程序更严格;男生就算胡须长了不剃也不要紧,因为戴着口罩看不见。

所以,举凡之前你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接下来就要习以为常了。这道理用在哪里皆准。我国的政坛上不也是如此吗?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一眨眼功夫就发生了。

人说:世上唯一不改变的就是改变。这句话说得没错,世间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世事无绝对,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在明天!

反应

 

言论

领袖是引领未来的榜样/方城

在一间成功的机构,若其领导能深得人心,企业发展必定乐观,员工的流动性也应该不高的。我认为,领导应该要有几个特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我一直认为,作为领导,就必须要有领导的气度,对于讲真话、做事不偏私的属下,哪怕他说的话不合领导的心意,领导也应加以表扬,而不是故意刁难,处处不予好脸色,让人心变凉,不想再认真做事了。人心一旦失去,就像覆水难收,很难再拿回来的。

领导也是引领未来的榜样。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发生,就让许多认真且奉公守法的老师心灰意冷,进而让阿谀奉承的伎俩根深蒂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虚伪。

成功的领导,要能做到“以德报怨”,就事论事,而不是以身分打压属下,让人无所适从。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决定要能够以开明的心态接受劝谏,机构要有进步,必须能够做到这一点。

如果事事都掩耳盗铃,自以为是,是很难看到进步的。领导固步自封或全盘照收;耳根软,轻易相信流言,就会成为有心的人的棋子,任意被摆布。

我一直希望领导应该双目清明,用慧眼办事,多称赞表扬,让人在获得肯定之余,更愿意工作,而不是在上班时得过且过,求过时间而已。

用假数据骗自己

遗憾的是,现在的职场上几乎充斥这样的人,但大家却还浑然不知,反而不断自我催眠,用假的数据欺骗自己,想象一切还是美好的。

打个比方,当有人提出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之际,各方就想尽办法让学生“阅读”,制造报告,营造出全民阅读的假象。其中有多少人真正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只有天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我想学校会变成尔虞我诈,虚伪失真的地方,不再是所谓的象牙塔了。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打工人所处的环境,常会有欺善怕恶,喜欢巧言令色的领导,导致团体或机构无法有显著的进步。若这样的情况也在栽培国家未来领袖的学校发生,学生会看到怎样榜样?实在让人不敢想象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