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智利冠病疫苗接种的教训/林小华医生

本月1日,首相说,接种两剂冠病疫苗的人,可能允许跨州或甚至出国,而不受限制。以我国当前疫苗接种水平来看,这种政策是审慎的吗?

冠病疫苗的第一个真实世界的有效性,是由以色列通报。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授权使用辉瑞的9天后,以色列于去年12月20日展开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预防了严重疾病和住院:“接种第一剂14至20天后、接种第二剂7天或以上后,对有记录冠病感染的疫苗有效性分别是46%和92%。”

辉瑞今年3月11日的媒体文告声明,接种第二剂两周后,对有症状病例、住院、病情严重和危急以及死亡的有效性至少97%,对无症状病例的有效性94%。然而,就像医学的任何事物,没有什么是100%有效的。

疫苗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有能力在感染后抵抗病毒。人们有希望可开始做一些因为大流行而停止做的事情。

不过,疫苗如何影响冠病传播的知识仍有待阐明。

智利的远见

这反映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公共卫生建议(截至本月2日):在公共场所,或接触来自超过一个家庭的未接种疫苗人士时,人们仍应该采取措施,保持人身距离、戴口罩、勤洗手等。

智利的远见让它及早获得疫苗,并拥有美洲最快的接种速度。

该国医护人员的辉瑞疫苗接种计划从去年圣诞前夕开始,民众的科兴疫苗接种计划从今年1月底开始。快速推动接种的结果是,1900万人口中,有35.5%已接种第一剂,有19.2%已接种第二剂。

智利和以色列、阿联酋拥有世界最佳的接种率,有望成为达到群体免疫的世界第一国。不过,智利出色的接种率,促成了一些政策和行为,导致今年3月病例激增。

智利开放边界、放宽商业限制、创建国民暑假旅游的准证,超过400万人在全国旅游。

结果,2月单日新增3000例,3月倍增至超过6000例。死亡病例激增,导致医疗系统接近崩溃,重症病房病床占有率达95%,停尸间爆满。

政府的应对,是推迟原定4月11日举行的“制宪会议”代表选举,并于3月25日实施影响约80%人口的严格行动管控。 累计确诊超过100万例后,智利重新关闭边界,收紧本已严厉的封锁,包括宵禁、民众每周仅允许离开住家两次。

病例激增据称肇因于巴西和英国变种病毒、接触者追踪系统失效、疫苗接种计划炒作提供虚假安全感,诱使民众放弃防备。此外,因过度劳累、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自杀倾向,有四分之一医护专家已休假。

智利传染病协会副主席科蒂斯据报说:“政府过于乐观,疫苗接种最初好成绩的信息被不当处理。似乎民众的印象是一切已好转,不过必须有清楚的信息:疫苗只是对抗大流行的一部分。它不意味着可以忘记人身距离和戴口罩等基础措施。” 

卫生部长帕里斯坦承政府错误,并确认政府本应更重点表态:随着国民在非制药介入措施方面松懈,病毒仍然是一大威胁。

智利的例子说明,即使普遍接种疫苗,也不会预防病例激增。

大马社区传播广泛

像大马当前冠病社区传播广泛,接种疫苗不会立即遏止感染。随着传染性更高的新变种病毒出现,唯有当大部分人口接种疫苗,才能看见疫苗有任何有意义的影响。

避免疫情进一步爆发所需的人口免疫水平(“群体免疫”)仍未确定,也可能受新出现变种病毒的传染性、疫苗效力期限等其他因素影响。16至18岁以下儿童的免疫很重要,因为他们会传染冠病,不过只能在可预见的中期内实施。

因此,至少在中期内,仍有必要采取人身距离、戴口罩、勤洗手、检测、追踪和隔离等非制药介入措施。接种两剂疫苗者的旅游限制,前路在何方?

(作者是前马来西亚私人执业医生联合会和马来西亚医药协会主席。本文的目的并非取代、排除或加强合格医生的评估。所发表的意见不代表作者隶属的任何组织。)

反应

 

大千

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小行星有可能2032年撞地球

(圣地亚哥1日讯)智利天文学家去年12月27日发现了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经过进一步观测后,科学家将其列入小行星撞击风险名单的首位。根据当前数据分析,这颗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3%,虽然意味着99%以上的可能性不会发生碰撞,但为了以防万一,全球行星防御机制已正式启动,将持续追踪其轨迹。

综合外媒报道,“2024 YR4”直径约100米,目前距离地球约2700万英里(约4350万公里)。这种规模的小行星若撞击地球,虽然不会引发类似恐龙灭绝级别的全球性灾难,但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目前,“2024 YR4”在杜林撞击危险指数(Torino Scale)上被列为3级。该指数从0到10级不等,0表示无风险,10表示会造成全球性毁灭。3级代表小行星有一定可能性与地球相撞,并可能造成局部破坏,因此需要进一步监测。

英国爱丁堡大学天文学教授科林·斯诺德格拉斯(Colin Snodgrass)表示,从现有数据来看,“2024 YR4”最终极可能不会威胁地球,但科学家仍需持续监测,“我们追踪它的时间越长,就能越精准地预测它的未来轨迹。”

全球行星防御机制的第一步是加强观测,获取更准确的轨道数据。如果未来计算表明撞击风险无法排除,就需要讨论干预方案,例如利用太空探测器撞击小行星,使其轨道发生偏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具备相关技术,并成功进行了类似测试。

不过,目前讨论防御行动还为时尚早,科学家们的主要任务仍是进一步观察“2024 YR4”的运行轨道,以确定其是否真正构成威胁。

新闻来源:今日新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