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智利数据中心警示/陈万诚

近日,马来西亚正积极寻求成为区域数据中心枢纽。然而,南美国家智利的案例揭示了数据中心建设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消耗,这一经验对马来西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两个月前,智利总统加布里埃尔宣布将有28个新的数据中心落户该国。虽然承诺这些建筑将是“环保的”,但被当地的环保人士怀疑。

环保人士在过去两年中监测了智利的多处数据中心,包括亚马逊、谷歌和微软运营的设施,他发现这些中心对智利的水资源产生了显著影响。

自贸协议吸引投资

智利政府通过自由贸易协议吸引投资,将圣地亚哥及其大都会区打造成拉丁美洲最大的数据中心枢纽之一。

目前,智利现有22个数据中心,自2012年以来批准在圣地亚哥大都会区建设的有16个。然而,当地居民担心,这些耗水建筑在干旱持续的情况下迅速扩展,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问题,并因此发起了反对行动。

智利的情况为马来西亚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马来西亚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如果不加以管控,数据中心的建设可能会给马来西亚的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据了解,一个普通的数据中心每年需要约2500万升水来冷却设备,而一些世界上最大的中心则需要超过100兆瓦的电力来运行。

智利自2010年以来一直面临干旱,降雨量创历史新低,这些数据中心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

在马来西亚,水资源管理已经是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显著上升,这将对那些已经面临水资源压力的地区造成更大负担。

对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智利的案例表明,数据中心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环境和社会问题。数据中心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如果管理不当,将导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智利的环保活动家们正推动更严格的立法,要求公司提交更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详细描述他们将采取的措施以减轻或最小化显著的不利影响。

这为马来西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在引进数据中心时,马来西亚也应考虑制定类似的严格立法,以确保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智利的数据中心建设经验为马来西亚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和启示。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环境保护。

马来西亚在引进和建设数据中心时,应吸取智利的教训,采取负责任的措施,确保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反应

 

名家专栏

逃离中等收入陷阱变容易?/Project Syndicate

作者:李根(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经济学杰出教授,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中等收入陷阱”一词指的是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在达到高收入水平之前就丧失发展势头的趋势。而这个由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和布鲁金斯学会的霍米·哈拉斯于200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此后也成为了经济学家们激烈争论的话题。

虽然一些学者质疑这一陷阱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中等收入国家一直都未能顺利加入发达经济体的行列。世界银行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960-2008年间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13个成功实现了飞跃。其中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以及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等欧洲外围经济体。

今年8月发布的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再度引发了讨论。令人惊讶的是,该报告认定在1990-2022年间有34个经济体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取得了高收入地位。

这一扩大的群体包括智利和乌拉圭等拉美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沙特和阿曼等中东海湾地区国家。

更新后的名单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变容易了,还是这一直都比以往想象中更容易——甚至根本就不存在陷阱?

答案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因为过去几十年里确定经济体发展状况的各项标准发生了变化,定义高收入的门槛也逐渐降低了。

一刀切的定义

例如世界银行今年将高收入国家定义为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万3845美元(约6万1728令吉)的国家,大约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0%。

这与2012年的标准相比有所下降(当时的标准相当于美国的24%),而1990年的标准是7620美元,相当于美国的30%。这些标准的变化有助于解释那些早期报告为何会将更少的国家归类为高收入国家。

将一个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美国1/5的国家列为高收入国家凸显了世界银行定义方法的缺陷,因为它未能考虑物价和购买力这类可以更准确反映实际生活水平的指标。

大马和智利孰高孰低

在这方面马来西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3年马来西亚的人均GDP(折算为当时美元)为1万2570美元,未达到高收入门槛。然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其人均GDP则相当于美国水平的45.5%,反映出其明显更高的生活水平。

相比之下被列为高收入经济体的智利2023年的人均GDP为1万6816美元,但按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收入仅为美国的36%。

不乐观

换言之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数字能更可靠地衡量实际生活水平。在现行评价体系下,马来西亚尽管生活水平高于智利,但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同样,人均GDP(折算为当时美元)略低于1万6000美元的土耳其,尽管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GDP相当于美国水平的51%,却仍被归为中等收入国家。

此外,购买力平价数字所描绘的经济表现显然没有上述世界银行报告展现的那么乐观。比如我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世界经济展望》中的数据计算后发现,身为经合组织成员的墨西哥自1990年代中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与美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墨西哥的人均GDP从2010年代初相当于美国的35%降到了2023年的30%。

巴西和南非也经历了类似的轨迹。2000年时巴西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24%,2013年上升到近30%,但随后又下降到2023年的25%以下。

同样,南非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DP从2000年相当于美国水平的22%上升到2010年左右的25%,但2023年又跌到了不足20%。

亚洲表现佳

可以肯定的是,亚洲经济体的表现要普遍优于拉美经济体。比如韩国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GDP,从1980年代中期相当于美国水平的30%,增长到了2023年的73%,超过了日本——后者当前的调整后人均GDP是美国的63%。

与此同时印尼的相对美国人均收入在过去二十年间翻了一番,从2000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23年的约20%,且并未出现任何重大倒退。

尽管取得了几十年的进步,许多中等收入国家仍旧难以赶上发达经济体,而降低高收入门槛的做法往往掩盖了这一现实。

世界银行应重新考虑其评估方法,特别是从名义GDP转向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收入数字以更好地反映当前生活水平。

而这一调整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可靠的衡量标准。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