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朝令夕改 政府公信何在?/超秋

前一阵子,报章头版头条刊登了60种物品将会征收消费税,笔者认真地逐一浏览了该物品名单,并暗暗在心里发愁,盘算往后哪些应该少吃,如何节流。孰料,不出数日,这一关系全国民众的民生大事,竟被宣布嘎然废止,真是天降福音!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旅游税一忽儿宣布7月1日征收,一忽儿延期至8月1日,然后又声明维持原定日期7月1日,昏头转向的笔者真是被搞糊涂了。

其实多年来,这种朝令夕改的现象遍及各个政府部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辜负期望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制定相关条例法规者在还未论证成熟时即推出条例法规,难免出现各种漏洞,甚至是不合理情况。因此需要后来修修补补,乃至废除。我们要说的是,照常识来理解,制定条例者其中必定是相关的专业人士,要制定消费税,想来总该有经济学家列席。如果一班专家及官员炮制了纰漏百出的条例,岂非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和托付。

在此,也可能出现第二种情况:政府部门和专家们认真地开会,经过漫长的讨论终于出台了某项条例。不料,却在民间引起反弹,因此颁布条例者唯有从善如流,将条例修改或废止。可是,这里却存在一个陷阱,即假定民众的意见为正确的。若非,民意为善的前提,则从善如流就沦为为虎作伥。



但是,我们都知道丑陋的大多数,庸众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由于人性的丑恶、贪婪与自私,在人民的心中,个人的利益总是大于群体和国家的利益,于是乎,凡是对自身不利的条例总是起而反对。

众所周知,在选票政治的制度上,庸众常常成为民主和公正的阻力。欧美多国的政客为了捞取选票不惜出卖国家的家底,以各种高福利、低税赋的承诺来迎合选民,长此以往,受伤的将是国家和在国家羽翼下的百姓。蔡英文上任之初,说过一番话,大意是“人民要我们政府去做的,我们都会去做”,乍听之下,是一个随顺民意的好父母官,但深究起来,却不是一个勇于拒绝庸众、拥有领导魄力的政府。一个对子女的无度索求无条件无限制满足的父母绝对不会是好父母。

扰民耗财

因此,制定条例者有责任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宏观的视野,以群体和国家的利益去满足更多人更长久的利益。在民众反对的时候,搬出可信的数据、扎实的理论、逻辑的推理、合理的理由等来说服民众,顺便教育民众,启发民智。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我们拥有一个为国为民、决策精明的政府的基础上。

另外,反反复复的修改政令,还相当地扰民,造成不必要的困扰,甚至财物耗损,就如某州属宣布将禁塑料袋,后刹车,可是有些顺民商家已反应快速地购入替代品,这笔无端的财物损失,该向谁兑呢?更严重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何在?一个无公信力的政府将带来一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社会。

因此,制定条例法规之初,即应反复地从各种角度和立场进行周详的论证,沙盘演算其可行性。条例一旦发布,若引起质疑,应加以阐明制定条例的依据。万一,确实须修改,也应有理有据,如此则能令条例真正切合民众,民众也更有参与感,并心悦诚服。

反应

 

财经新闻

今年首11个月 关税局追收2.67亿

(八打灵再也19日讯)关税局自今年1月初至11月20日追收了2亿6743万6000令吉税款。

关税局今日发文告表示,旗下未收账款执法单位负责追回未缴纳的税款、关税、征费、罚款或附加费,并向未履行缴款义务的企业展开了125次行动。

“这些行动涉及了1万2371家企业,为政府带来了2亿6743万6000令吉的收入。

“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框架,推动商业领域的目标,我们自8月26日至12月31日推出了2024年罚款与附加费减免奖掖计划,旨在减轻涉及消费税(GST)、旅游税、销售及服务税(SST),以及离境税的企业的财务负担。

“截至目前,该计划吸引了7653家企业参与,并追回2亿1797万5000令吉的税款。”

根据文告,批准减免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对于有税务欠缴的企业,若全额缴清欠款,将豁免100%的罚款。

2. 对于仅有罚款或附加费欠缴的企业,若全额缴清罚款或附加费,将获得85%减免。

因此,当局呼吁企业捉紧时间,立即与附近关税局执法部门未收账款执法单位联系。

文告还指,当局将会继续对未缴清应缴税款或关税的企业采取法律行动。

与此同时,当局也建议董事局成员或有税务欠缴的个人在计划出国旅行前,应先通过官网https://sspi.imi.gov.my/sspi/查询旅游状态,避免在机场遇到任何不便。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