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未来大马或很多人躺平/潘政麟

近期,网络新词“躺平”或“躺平主义”在中国冒起,引起中国社会的关注。躺平意思是不需要奋斗,无欲无求也能够过活,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此词语引起中国社会广泛的讨论,官方甚至封杀了此词汇,因躺平会对社会带来很多的弊端。而马来西亚如今的情况,可能会促使未来有更多的人躺平。

近期马来西亚正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许多民生用品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虽然政府将最低薪资从1200令吉调至1500令吉,然而事实却是此薪水不够一个人在马来西亚生活。

此外,薪水已经常年没有增加。许多人们的生存空间都持续被压缩。

工作时由于疲劳,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在外用餐,然而由于通货膨胀,许多食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涨价,让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难以负荷了。就算能够负担,生存压力也会增加许多。

虽然马来西亚土地非常多,但是房价却高居不下,已经有许多人无法负担马来西亚的房价了。我们终归是亚洲人,都会希望拥有一个房子作为根基。

薪水无法负担房价

为何躺平起源于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房价过于昂贵,年轻人出社会的薪水无法负担房价,他们难以在社会里立足,进而选择躺平,此一相对轻松的抉择。

马来西亚虽然地大,但房价相比于人们的薪水,买房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选择不要买房,选择躺平。

成家立业想必是许多人都会想实现的事情,然而生活费的持续攀升都会让人重新考虑成家立业此一事情。首先是结婚的费用。平时约会的餐费、交通等相关费用都不断上升。

结婚时的聘金;某些家庭可能要求有房有车、摆宴席请亲朋戚友的费用、蜜月旅行等等都是不小的开销。

再来则是有了小孩之后的费用。奶粉钱、教育保单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华人的思维都是想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自然而然,补习费用,课外兴趣(学钢琴、跳舞等)的学费,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其实算下来,养大一个孩子20年,其费用堪比购买一辆超跑了。

中国的生活压力显然比马来西亚高很多,这也是为何躺平起源于中国。

躺平某种程度上是跟现实妥协的一个方式。

亚洲人口多,自然竞争就会大许多,而这就无形中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或者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持生活水平。

然而有些人就会想为何要这么辛苦?不打拼,但我也能活的很开心,只是生活水平下降,或者是选择不结婚,做一个单身族,这样一来所需要付出的心血就会少了许多。

然而,此思维着实是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会让国家倒退。

倘若生存空间像以前宽敞,那么或许许多人不会选择躺平,然而,在这个竞争越来越大,物价飞涨的年代,或许是这个社会让许多人被逼选择躺平。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