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欧盟制裁棕油如“自焚”/冯振豪

2015年欧盟通过《巴黎协定》,政府鼓励使用生物油、太阳能、风能等取代化石燃料,以达到减缓全球暖化目标,这项协定让许多包括大马在内的原产业大国从中受益,惟欧盟在2017年发现鼓励生物油的使用反让生产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森林范围的递减与欧盟进口额成正比,据此,欧盟决定施以规范,限制棕油进口量以惩戒生产国过渡砍伐林地。

拯救世界的欧盟当局为依靠生物油出口的国家带来不小麻烦,产品滞销、收入减少、经济不景等致使原产国记恨在心。但对欧美国家来说,这种人道主义的做法反而削减西方在全球的影响力,将原本不靠边或亲欧美的发展中国家推向财力雄厚的新霸权。



 

就以大马为例,2019年中国答应购入190万吨棕油,顿时使垦户松一口气,受危的大马经济也暂且喘息。而且我国原产业部不仅向中国推销,还将沙地阿拉伯、印度、乌克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视为潜在市场。

某种程度上,欧盟的“断奶”使大马的棕油销路走向多元与均衡,慢慢地依靠新霸权的市场。

让非西方国家壮大是欧美世界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尤其是位处东亚的中国大陆,被西方视如极权猛兽的代表。

助长反西方强权扩张



媒体从业者吉迪恩·拉赫曼于2016年着有《东方化》,专责讨论西方在21世纪如何面对中国兴起,他预测美国对全球体系的控制权已逐步丧失。

作者在总章的部分指出,如当今西方已无法跟新兴霸权拼军事和经济,唯有靠完善透明的规范和制度取势,前提是西方不可滥用这种优势,特别是威胁他国的生存,否则只有助长反西方强权的扩张势头。

欧盟正计划来年做更大幅度的制裁以导正生产国,尽管可能出于保护大自然的好意,但却致使棕油生产国的经济遭殃,害他国生计的举动等同好于心做坏事。

选择过激的惩戒而非以软性手段如外派机构监督、技术引导和国际合作来处理公害,使这些国家更加远离欧美世界,诸如中国、俄罗斯、印度新兴霸权渔翁得利,就连西方伙伴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沙地阿拉伯以及拉美洲和非洲国家纷纷自找出路,准备站好岗位见证西方秩序的落日。

因此,欧盟限制生物油进口的措施,即便不是在滥用规范,对生产国来说却是彻头彻尾的歧视,欧美的全球化体系还能支撑多久,看来也不完全是由欧美说了算。

反应

 

财经新闻

东马暴雨影响收割物流 棕油产量料创近1年新低

(吉隆坡4日讯)由于东马持续受到暴雨的影响,大马1月份的棕油产量,预计将跌至11个月以来低点,且未来雨势未歇可能使情况加剧。

根据大马气象局预测,1月底遭遇严重洪灾的沙巴和砂拉越,可能在本周迎来更多的降雨量。

大马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油生产国,沙巴和砂拉越正是我国主要的棕油种植区,过度湿润的种植园,已干扰收割和运输,从而影响供应。

自去年12月初以来,棕油价格因需求疲软已累计下跌逾16%,如今,随着区域供应趋紧的情况,有可能支撑棕油价格。

这对主要进口国印度和中国的交易商而言,可能是个打击,因为打破了对棕油价格能继续低于大豆油价格的希望。

此前,棕油价格在去年9月至今年1月初,曾罕见地高于大豆油价格。

库存料跌至166万吨

根据彭博社对种植业者、交易员和分析员所作的市场调查中值,1月份棕油产量,预计环比下降约10%至134万吨,这将是连续第5个月下滑,按同比减少了4.3%。

新加坡Fastmarkets棕油分析员瓦卡指出,大马在上个月持续的暴雨,令情况更加严峻,尤其是砂拉越这个我国最大的油棕种植区。

调查还显示,大马1月棕油库存,预计环比下降2.9%至166万吨,连续第4个月下滑,并创下2023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同时,出口可能暴跌14.2%至115万吨,为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其中,印度作为全球最大买家,其1月进口量降至11年来最低,进一步拖累市场情绪。

周二,原棕油价格稍稍走软,截至下午3点8分,棕油价格下跌1.7%,报每吨4294令吉。

大马棕油局(MPOB)将于下周一(10日)公布官方数据。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