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民主深化才能巩固民主/一愚

民主并非本能,倘若多数公民愿意反复学习,热情参与公共事务,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主必然相对稳健。毕竟,是全体公民维持国家社会运作,而制度通常须与时俱进,以便配合当时国家社会的需求。

许多新兴民主国家空有看似完善的法规,却因种种因素,民主未能健全发展,比如邻国菲律宾。完善制度即使立意良好,也很可能被有心人士利用;有些新兴民主国家纵然定期选举,惟当权者的权力相当稳固,选举只是过场,未必有现实意义,比如长年掌权的普丁(俄罗斯)。

相对于一党专政,民主政体看似混乱,且确实相对缺乏效率。假使国家不必考虑其他人的权益,施政当然非常有效率。就像英国盖一条高铁,官方与沿线居民、专家学者沟通20年;因为盖了高铁将永远改变地貌,高铁的速度、噪音等等,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该如何补救之类,须审慎评估;尽管历经政党轮替,但官方宁愿牺牲效率,依然持续和居民、专家学者沟通,确保兴建高铁对整体环境利大于弊,才真的动工。这样的施政速度,在以发展为一切的国家眼中,自然是可笑而没有效率的;不过,相信沿线居民、专家学者宁愿有沟通的机会,而不是政府颁布一纸命令,就被迫接受一切。

人人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然而,在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之下,究竟是谁得利?大马人民通常会说,都是政治人物、大亨等等掌权者得利;一般人即使有天大的不满,顶多在5年一次的投票日,投下反对派一票;或于网络、街边吹水,与不同意见之人谩骂。可惜光是勇于吹水,对国家社会改变不大。

大众应参与公共事务

我们应鼓励大众参与公共事务。不论是环保、妇幼安全或淹水等地方事务,结合志同道合的人们,提出论述,与不同意见者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并向官方争取,协力让自己身边的环境更美好。只有持续深化民主,才能巩固民主。

假使人民愿意淘汰不适任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才会真的心存敬畏。大马的国州议员之所以频频跳槽,其实是人民根本不在意;诸多跳槽的国州议员,之后依然继续当选。

既然大家根本不在乎,何必多此一举制定反跳槽法。倘若大家果真非常介意跳槽一事,只要青蛙议员全体落选,那么,以后谁敢恣意跳槽?

反应

 

灼见

【灼见】特朗普回归,民粹巅峰之作/赖友兴

美联社一篇特稿《全球民主制度陷十字路口》指出,2024年覆盖全球60%人口的选举中,美国、加拿大,法国及德国,从亚洲到非洲、再到美洲,多国执政党和现任领导人受挫,并将之归咎于冠病大流行后人民因经济萎靡不振及通货膨胀造成生活困苦,而引起普遍不满情绪所致。

文中也点出,这些民主制度出现不同的运作,甚至一些政权出现独裁政策,专制主义已悄悄抬头。

关于现代民主的概念,普遍的看法是很多国家在转型为现代民主国家时,背后都有民族主义,英国捷克裔哲学家盖尔纳对民族主义的诠释是由一群特定的人追求建立自己国家的思潮。2024年最为全世界最瞩目的那场选举,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败部复活的特朗普,竞选时所喊出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就是一种不折不扣民族主义口号。

不再以世界为优先

美国普遍被认为是世界最民主的国家,但随着特朗普的当选,世界看到生活在自由民主圣地的美国人民不在乎特朗普在上一届败选后的暴力行为,也不在意他竞选时表现出的与独裁主义走得越来越近,所以美国人主流思想回到民粹及民族主义,不再以世界为优先;世界的民主制度,来到了十字路口。

欧洲的几个国家如法国、匈牙利等在2024年迎来了新领袖,当中有些是民选的,但也反民主。文中特别点出极右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这位被欧盟立法者称为“民主专制混合体”设计师。翻开过往的历史,欧尔班是在匈牙利2010年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上台,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右翼分子,在获得政权后进行一系列立法、司法改革,让反对党几乎不可能胜选。

除了极右翼的欧尔班,法国的立法选举结果左翼新人民阵线获得最多议席,进而造成12月联手极右翼议员国会投票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任法国总理巴尼耶领导的政府垮台。

西方国家看似正历经中间主义沦为非主流思想的时代,普遍认知的民主国家是由中间主义、温和派掌权,但纵观2024年几场选举结果,是令人感到担忧的。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对24国人民的民调,竟然高达59%人民对民主运作感到担忧。尽管如此,在韩国人民成功阻止了总统尹锡悦的戒严令,以及孟加拉人民成功推翻腐败的政府,皮尤民调仍然显示民主是最受欢迎的政府制度,也让人对陷入十字路口的民主仍然抱有一线希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