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民族母语教育价值新论(下篇)/林国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学科课程与教学。就语文课程教学来说,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注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提升文化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为了适应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前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教学实现转型:课程发展经历“知识导向”至“能力导向”再至“素养导向”的嬗变过程;教学中心正持续从“知识本位”向“语用本位”和“思想本位”转移;教学目标变单一的“语知语能”为“知能情意”的多维度发展。



随着母语教育教学范式转型,其价值取向将致力于让学生通过个体言语实践,掌握基于语用规范、洋溢生命智性活力的母语,立身成人,实现与世界的价值联系,丰富精神生命的内涵。

母语教育教学致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助力,也是实现“全人教育”目标的价值贡献。

母语学习优化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反映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包括具备问题意识、思辨分析、逻辑推理、批判质疑、独立思考的系统思考素养,并能行动与反思,选择制定合理方案与策略解决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母语教学纷纷将学习母语与优化思维品质有机结合起来,视学生学习母语为淬砺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建构与运用实践过程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并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就以阅读教学来说,学生要求阅读、思考、理解、评价文本,其过程贯穿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理解语言文字、判别语言运用,发现文学现象、感受文学形象,批判审视思想内容、梳理想象与联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构建有意义的结论等。这也是炼就母语创新智慧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学习母语、掌握母语的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民族母语教育教学的价值,除了传授、学习语言文化之外,还深刻体现在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民族群体智慧的开发,民族文化建设与创新,功能健全社会的构建等方面。这对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将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民族母语学校在我国是合理合法、顶天立地的存在!

反应

 

言论

美国政治领袖教育担当/林国安博士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分别发表政见,包括阐述对教育课题的观点和立场,尽见大国政治领袖的教育担当,以及胜选后美国教育政策的可能走向。

联邦集权与地方分管,向来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矛盾。特朗普主张关闭美国教育部,将教育主导权下放各州政府,以减少联邦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财政开支。

同时,通过“学校选择计划”,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以利用公共教育资金,将子女送到公立、私立、特许学校或在家学习。

贺锦丽支持保留教育部

贺锦丽则支持保留教育部,重视联邦政府支持发展公立教育系统的作用;反对公共教育资金用于私立学校,主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公立学校,以提升其教育质量。

除了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持不同意见,特朗普和贺锦丽在推进美国各阶段教育发展方面,也各有观点。

特别是贺锦丽,注意到减轻家庭幼儿照护负担,赋能学前教育的可及性和经济性,具体包括为家庭提供长达12周的保育有薪假,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6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扩大Head Start 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贺锦丽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多样化,吸引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减少学校中的种族和经济隔离问题;反对学校限制种族和性别议题教育的政策。

特朗普则主张在学校推广符合“爱国价值观”的教育,禁止在课堂上教导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意识形态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内容;支持将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引入公共教育课程。

为此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朗普倡议废除教师终身制,推行基于教学绩效的教师薪资制度;并提出设立新的教师认证机构,以确保教师符合“爱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贺锦丽则认为教师多样性对学生成就至关重要,主张通过教师培训和招聘计划,为少数族裔服务院校提供资金,以培养更多少数族裔教师。

贺锦丽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贺锦丽认为“大学教育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致力于推动高校奖助计划、学生贷款减免和实现社区大学免费教育,确保学生能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价值。

具体包括支持提高助金额,为弱势中学生、大学新生和残疾人士提供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社区大学;延续推动拜登政府的“有价值的教育储蓄”计划,为大学生减免或宽免大学债务,利惠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创业和购房;支持增加对少数族裔服务院校(如传统黑人大学和部落大学)的投资。

不过,特朗普反对大规模学贷减免,仅支持“收入驱动还款”计划,让学生根据个人职业收入和家庭经济调节支付还款。

为增加高等教育办学的可负担性和灵活性,特朗普打算通过“征税、罚款和诉讼”,从大型私立大专的捐赠基金中获取资金,以设立名为“美国学院”的免费线上大学,作为设立传统4年制大学的替代方案。

对于美国大学的营运,特朗普在意的是制订新的认证标准,避免其受左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异议份子的干预。

蓄意增国际学生门槛

美国是教育大国,难以规避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但是,特朗普“一刀切的移民歧视”,蓄意增加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他曾于任职总统期间签署“回教徒禁令”,限制来自回教徒占大多数国家的个人入境美国,导致大量国际学生的签证暂停签发。

贺锦丽是反对特朗普“回教徒禁令”的,她赞赏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贡献,而拜登政府教育部也恢复推进国际教育。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教育政见倾向教育管理去中央化,教育内容凸显爱国价值和西方文明传统,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反对大力投资公共教育。

贺锦丽则倾向通过联邦政府的支持以改善公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雷厉风行签署了近百项行政命令。他的教育政见是否付诸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他可能吸纳贺锦丽的教育观点吗,抑或把它当作拜登政府留下的“垃圾”,一并清除干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