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民族母语教育价值新论(上篇)/林国安

日前,由马来亚大学、玛拉工艺大学、博特拉大学和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联办的“马来人尊严大会”提议6年内废除多元教育制度,即关闭华文小学和淡米尔文小学,以达成国民团结目标。“马来人尊严大会”的这项提案,似乎在响应不久前首相敦马哈迪的“母语学校不需要”论。

当时,敦马哈迪首相接受某电台专访,认为我国不需要母语学校,因为这些学校无法让人民团结。但政府顾及华社维护母语教育的敏感性,不会关闭母语学校。



我国独立、人民当家作主超过一甲子,国家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的思维竟然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尊奉英殖民地时期“废除各民族方言学校,以确保国民效忠团结”的教育政策!当前国际社会普遍推崇母语教育教学价值,难道我国民族母语教育学校只能是消极的被动性共存?

提升母语文化意识

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最利便、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是本民族促进身分认同、开发族群智力、造就民族文化繁荣进步的最普遍、最灵便、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

这已为教育学界所公认和实践验证,无需赘言。笔者拟从母语文化意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思维品质等视角,反思民族母语教育的价值。

母语是用母亲的语言传达的、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共同的标准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本体;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留根工程”,是传承民族精神遗产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流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订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其意即在于强化各国人民的“母语文化意识”,坚定学生学习母语,传承并创新母语文化的信念。

各国母语教育无不让学生通过母语学习去亲近并融入其所承载的文化,自觉深植文化传统,夯实民族文化建设与创新,铸就母语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从而让民族文化的薪火代代长盛、永续辉煌。

提升母语文化的综合品位,是奠定优质教育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16年国际母语日发表献词指出:“母语在多语言方案中是优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这切合《2030议程》可持续发展第4项重点目标的落实:关注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技能、知识和价值,实现梦想,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马来西亚华社建设母语教育、发展母语文化,应该树立这份尊崇感和自信心。

培育母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世纪以来,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求。

反应

 

言论

美国政治领袖教育担当/林国安博士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分别发表政见,包括阐述对教育课题的观点和立场,尽见大国政治领袖的教育担当,以及胜选后美国教育政策的可能走向。

联邦集权与地方分管,向来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矛盾。特朗普主张关闭美国教育部,将教育主导权下放各州政府,以减少联邦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财政开支。

同时,通过“学校选择计划”,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以利用公共教育资金,将子女送到公立、私立、特许学校或在家学习。

贺锦丽支持保留教育部

贺锦丽则支持保留教育部,重视联邦政府支持发展公立教育系统的作用;反对公共教育资金用于私立学校,主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公立学校,以提升其教育质量。

除了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持不同意见,特朗普和贺锦丽在推进美国各阶段教育发展方面,也各有观点。

特别是贺锦丽,注意到减轻家庭幼儿照护负担,赋能学前教育的可及性和经济性,具体包括为家庭提供长达12周的保育有薪假,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6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扩大Head Start 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贺锦丽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多样化,吸引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减少学校中的种族和经济隔离问题;反对学校限制种族和性别议题教育的政策。

特朗普则主张在学校推广符合“爱国价值观”的教育,禁止在课堂上教导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意识形态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内容;支持将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引入公共教育课程。

为此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朗普倡议废除教师终身制,推行基于教学绩效的教师薪资制度;并提出设立新的教师认证机构,以确保教师符合“爱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贺锦丽则认为教师多样性对学生成就至关重要,主张通过教师培训和招聘计划,为少数族裔服务院校提供资金,以培养更多少数族裔教师。

贺锦丽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贺锦丽认为“大学教育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致力于推动高校奖助计划、学生贷款减免和实现社区大学免费教育,确保学生能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价值。

具体包括支持提高助金额,为弱势中学生、大学新生和残疾人士提供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社区大学;延续推动拜登政府的“有价值的教育储蓄”计划,为大学生减免或宽免大学债务,利惠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创业和购房;支持增加对少数族裔服务院校(如传统黑人大学和部落大学)的投资。

不过,特朗普反对大规模学贷减免,仅支持“收入驱动还款”计划,让学生根据个人职业收入和家庭经济调节支付还款。

为增加高等教育办学的可负担性和灵活性,特朗普打算通过“征税、罚款和诉讼”,从大型私立大专的捐赠基金中获取资金,以设立名为“美国学院”的免费线上大学,作为设立传统4年制大学的替代方案。

对于美国大学的营运,特朗普在意的是制订新的认证标准,避免其受左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异议份子的干预。

蓄意增国际学生门槛

美国是教育大国,难以规避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但是,特朗普“一刀切的移民歧视”,蓄意增加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他曾于任职总统期间签署“回教徒禁令”,限制来自回教徒占大多数国家的个人入境美国,导致大量国际学生的签证暂停签发。

贺锦丽是反对特朗普“回教徒禁令”的,她赞赏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贡献,而拜登政府教育部也恢复推进国际教育。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教育政见倾向教育管理去中央化,教育内容凸显爱国价值和西方文明传统,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反对大力投资公共教育。

贺锦丽则倾向通过联邦政府的支持以改善公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雷厉风行签署了近百项行政命令。他的教育政见是否付诸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他可能吸纳贺锦丽的教育观点吗,抑或把它当作拜登政府留下的“垃圾”,一并清除干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