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沙地与伊朗断交的隐忧/谢诗坚

沙地阿拉伯于1月2日(2016年)以“恐怖主义”的罪名处决了什叶派教士尼米尔(Nimr al-Nimr)和其他46人后,马上引发伊朗愤怒的示威者袭击沙地驻伊朗大使馆并放火焚烧建筑物。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尼誓言要沙地面对“神圣报复”;而沙地外交部长朱拜尔马上宣布(1月4日)与伊朗断绝邦交,也谕令伊朗外交官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沙地。



究竟谁是尼米尔?他本来是沙地阿拉伯人,但他是什叶派的教士,而不是逊尼派的教士。

在沙地的3000万人口中,逊尼派回教徒占85%;而什叶派仅占15%。相反地,在伊朗的8000万人口中,91%为什叶派,而7.8%为逊尼派。这就是说,这两个国家是由不同派系所领导,即使他们同是回教徒,也因信仰上的不同,分成“水火难容”的两大派系。

当然尼米尔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人物,但因为他是什叶派的教士,敢于在逊尼派占绝大多数的沙地阿拉伯扬起反抗大旗,也就显得与众不同。

逊尼派以沙地为圣地

在1960年出生于沙地产油区的盖提夫的尼米尔,先后在叙利亚及伊朗修读神学逾十年,而在1994年离开伊朗(1979年柯梅尼领导宗教革命成功,推翻伊朗巴列维王朝)回到沙地,开展了他的反抗运动,进而在2012年要求将盖提夫从沙地分离出来,纳入以什叶派为多的巴林。



在无法容忍下,沙地指控这位“身材瘦小、蓄白胡须、戴眼镜”的反抗者是“暴乱煽动者”。什叶派教徒却视他为“英雄人物”。

在2014年,沙地以煽动暴动、携带火器等罪名,判处尼米尔死刑。2015年,沙地国王阿卜杜拉病逝,由萨勒曼继位。他委任其儿子穆罕默德王储(30岁)担任国防部长,采取更激进的策略,甚至在新年伊始大开杀戒。这是自1980年沙地处死63名反抗者以来最大的一次新行动了,也自然引发伊朗高度的不满。

不过就尼米尔的死来说,它只不过是导火线,真正的情仇恩怨却是千年以来结下的梁子。它起于先知穆罕默德(公元632年)离世后,信徒对继承人的争议也就有了战争,更对教条、仪式、律法乃至制度有不同的解读。

但一向以来,逊尼派以正统自居,并以沙地阿拉伯为圣地,以瓦哈比派代表了逊尼派一统沙地,虽然它实行政教合一,但与美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其他回教国家波及

另一方面,伊朗也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它以最高精神领袖统治国家。总统虽然民选,但权力有限。这就判定伊朗与沙地是两个殊途同归的神权国家;尤其巧合的是,沙地和伊朗俱是回教世界中的大油产国,沙地阿拉伯日产量969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13%);而伊朗日产量350万桶,占世界产量的4%。

如今因为两国交恶又波及其他回教国家,使到不安的中东局势如火上加油。这不但波及油价失控,也使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失去往昔的影响力。一旦油供和油价起伏不定时,世界的经济也就会再陷泥潭。

再往深一层思考,沙地与伊朗的断交也累及打恐行动。沙地领导的34个回教国家全面打恐(回教国),就没有把伊朗计算在内。前者也认为伊朗疑涉暗中支持恐怖组织;反过来,伊朗也指控沙地的手段(处死尼米尔等人),如同恐怖行动。

这样的骂来骂去,也就模糊反恐战争了。究竟谁才是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也真是让人迷糊了。例如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苏联支持当权派。又比如美国政府一向以来视塔利班为恐怖组织,但如今又转过头来支持它和伊拉克政府代表和谈。

这样的多变世界,加上沙地和伊朗的没完没了斗争,危机还在后头呢!

反应

 

国际

免中东局势升级 美伊举行间接会谈

(纽约18日讯)美国新闻网站“阿西奥斯”(Axios)报道,拜登政府的两名高级官员本星期与伊朗官员进行间接会谈,聚焦于如何避免区域冲突升级。

该网站17日引述两名知情者的话说,拜登的中东顾问麦格克和美国驻伊朗代大使佩利参加在阿曼的会谈。这是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和伊朗的第一轮会谈。

伊朗于4月13日向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报复以色列4月1日袭击伊朗驻叙利亚使馆,导致伊朗回教革命卫队属下圣城旅高级指挥官扎赫迪准将死亡。

这是以色列本土首次遭伊朗的直接军事打击,把中东推向区域战争的风口浪尖。以色列、美国、英国、法国、约旦和沙地阿拉伯史无前例的联合防空和导弹防御行动,挫败了伊朗的袭击。

美国认为伊朗对它在中东的代理人有很大的影响力,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对美军发动袭击的亲伊朗民兵,以及仍然在红海袭击船舶的也门胡塞武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