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治标不如治本务实/潘政麟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时,国家治理往往面临着诸多考验。近期,马来西亚政府在处理国内安全和经济问题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往往聚焦于短期效果,而忽略了深层次的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国家利益更加长期的考量。

针对柔佛州发生的袭击警察事件,政府决定在晚间10点后关闭乡村警察局的篱笆门,以增强局部区域的安全防护。然而,这种做法仅能起到有限的防御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整体安全。真正的安全提升,需要从加强警察力量的巡逻密度、提升执法效率和响应速度,以及深化社区警务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更好、更系统化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

全球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共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浪潮,马来西亚亦未能幸免。

为缓解民众生活成本压力,政府近期针对鸡蛋实行了补贴政策,意图通过降低零售价格(每颗鸡蛋补贴10仙)来让蛋价下降3仙,惠及百姓。然而,这种补贴措施只是暂时缓解了民众的购买压力,却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马来西亚鸡蛋市场的供需失衡。

长期来看,提高本地鸡蛋的生产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才是抑制价格波动的根本之策。

推高通胀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柴油补贴的取消。短期内,补贴政策能够减轻民众的负担,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仅难以持续,还会扭曲市场机制,推高整体通胀水平。

解决柴油成本问题,关键在于优化国内的物流体系,提升炼油效率,亦或是探索可替代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时,治标措施虽能迅速见效,但往往无法持久,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问题。相比之下,治本之道虽然实施起来更为艰难,需要时间、资源和政策的持续投入,但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长期稳定。

对于马来西亚而言,提升国家整体安全和应对通货膨胀,均需要从根源入手,采取综合性、前瞻性的策略。

增强警民合作

在安全方面,政府应加大警力培训和装备升级,同时推动社区警务模式,增强警民合作。在经济层面,除了必要的短期干预外,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本土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完善供应链,确保市场的稳定供应;而非由政府单方面直接介入控制价格。

在治标与治本之间,马来西亚政府面临着选择。短期内,治标措施能够快速缓解民众的焦虑以及赢得民众的选票,但从长远来看,治本之道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当前的安全与经济挑战,马来西亚需要在政策制定上更加审慎,既要考虑到民众的即时需求,也要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寻找到一条既能快速应对危机,又能促进永续发展的道路。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