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法丽娜和林慧英/林恩霆

记得在去年12月初,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内阁名单后,教育部前高级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博士在脸书发文只有一个字:Habisssss……,意指“完蛋”,媒体认为拉兹的发文是针对教育部正副部长的人选。

教育部几近完蛋

团结政府执政一年,这一年来的教育部还真的让人觉得几近完蛋。

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有数项令人眼前一亮的言论或政策。她在校园内推出“圣训40”鉴赏单元,要求学生自行洗学校厕所,再来就是要学校主办“巴勒斯坦团结周”。

不仅如此,法丽娜在国会针对涉及华文教育的政策上,也屡屡触动华社的敏感神经线,那就是独中不属国家教育体系,没有义务拨款给独中,而且也没计划承认统考;再来就是最近的未来5年无需培训华淡小师资,华文老师和淡米尔文老师甚至出现过剩情况。

教育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更曾是丹斯里慕尤丁官拜副首相时兼管的部门。

在我国历任首相中,只有首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和第九任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不曾出任教育部长,其余首相都曾在任相前,曾掌管这一个对国家非常重要的部门。

如今此部门交由两位都是第一次当选国会议员的法丽娜和副部长林慧英,甚至在这之前也没多少负责或了解关乎教育的工作,实则是给马来西亚教育赌上一把。

在师资课题上,林慧英的师资论据已经遭到教总批评,尔后再作出解释。

如今,作为教育部副部长的林慧英,其在师资课题上的论据,却在一个月后,与部长法丽娜的论据,来个360度的不同,同一个部门,却有两个说法,到底是教育部出了乱子,还是两位正副部长完全不在状态中?

别拿教育当儿戏

法丽娜说无需再培训新的师资,但林慧英却说一定需要培训,不培训是不可以的。然而,必须提醒教育部两位最高长官,培训与否并非空口说白话,也不是骗选票的政治噱头,师资可是关乎国家的教育素质,影响深远,请拿出专业的态度处理此课题,别忽悠民众,更别拿教育当儿戏!

过去一直批评马华在关乎华社的政策上使用“争取”的说法,直指这是“当家不当权”的体现,因为若是执政的话,理应是可以决定或至少是讨论后决定出来的政策,而非需要争取般地“乞讨”,这并不是执政党内最大党的表现!

一年来的教育课题,首相安华和民主行动党都该被问责,因为是首相委任的内阁成员及行动党推荐的教育部副部长。

法丽娜的父亲与安华有“渊缘”,其父亲是接替安华成为伊斯兰青年运动(ABIM)主席的西迪法兹(Siddiq Fadzil),也领导智库达鲁益山机构,是一名伊斯兰哲学和马来文化造诣极高的学者,属于“安华思想圈子”的一员。

林慧英的家庭背景强大,但在教育部的工作上,应该交由资深领袖或至少是对国家教育有敏感度的人选,而非任人唯亲。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