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浅探本届大选投票率/洪伟翔

第15届全国大选即将开打,投票率是各方最关心的焦点,尤其是在野党,更将之视为重中之重。

先是有行动党全国大选战略委员会主席刘镇东表明,只要有75%投票率,即可让希望联盟重新执政;接着公正党署理主席拉菲兹也声称,投票率达到70%,就能阻止巫统单独执政。拉高投票必将胜选,仿佛是希盟的执念信条。

姑不论希盟到如今还在认为游子票就是自己的铁票,完全没正视丹绒比艾补选惨败,游子票大量回来反而是抱着教训无日无夜内斗内耗的希盟,致使希盟大输1万5000余张票的事实教训,现实根本就无铁票之说,选民最终看的还是候选人及政党的表现啊!

三分二国民可投票

不过既然大家都那么着重投票率,本文就探讨分析一下本届大选,是否真有可能重复过往两届大选一举突破80%的高投票率!

我们必须知道,本届大选是第一次纳入18岁选民。

此外,自动登记制度也让此前数百万已到达投票年龄,却连去邮局花5分钟注册都懒惰的适龄选民,也有了投票资格。这致使合格新选民大幅增加600余万,达到史无前例的2117万的选民人数,换言之,高达三分二的国民都有了投票资格。

但看回过往投票人数,在2018年具有投票资格的选民有1400余万,出来投票的选民是1200余万,达到82.32%的投票率;相比于2013年大选稍稍低了一些。

在2013年,投票人数为1125万7147,投票率达84.84%,总选民数则为1326万8002,两届都属于超高的投票率,是超过80%仅有的两次。

在那之前的大选投票率,都在80%之下,因此过往两届大选,可说是因改朝换代巨大吸引力,而让投票率大幅度提高的特例。

抛开这些因素,理性来看正常的选举投票率应当落在75%至80%的区间,那是否本次大选的投票率一样介于如此范畴,符合刘镇东等人的期盼?

其实,看回上届大选,虽录得超高投票率,但投票人数其实只有1220万人;至于2013年的选举投票人数则是1120余万人;两届大选相比起来增加约100万人。若端看2008年仅75%的投票率,那投票人数就跌至810万人而已。

若败选勿责怪选民

从这3届大选的投票人数来计算,就可得知在未推行选民自动登记及降低投票年龄前,每届大选的选民人数大约会增加200万。

由此来看,本届大选若无自动登记,应当会在1700万人左右,而以75%投票率计算,那投票数则是约1300万人。

本届大选因有了上述改革,致使选民人数大幅增加600余万,比正常情况多了两倍,但这些多出来的选民,可是之前连注册都不愿意,对政治极度冷感,为此他们的投票率必然低于正常比率。

就当这多出来的400万人有一半不出来投票就好,那意味着会出来投票的这群选民数为200万人左右(实际投票率应当会更低)!

如此计算一下,本届大选的投票人数应当在1400万至1500万人左右或更低,换算成比率就是最高也只有70%而已。为此合理估算的话,那投票率应当是60至65%左右,想要冲上过往75至85%的投票率,绝对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为此呼吁政客们别再白日做梦,这是现实极可能出现的投票率,可别在败选后借此来责怪及诬赖选民了!

反应

 

政治

单凭区域优势难组政府 巫统领袖:国盟需扩大影响力

(瓜拉登嘉楼17日讯)巫统登嘉楼士兆(Setiu)区会副主席莫哈末依斯干达今日发文告指出,国盟若渴望将其领导人推举为首相,必须实事求是,先评估自身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所赢得的议席数量及执政能力,而非频频发表“市场测试”式的言论。

“其实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不过伊斯兰党把持的态度也是意料中事,因为他们以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形象为幌子,而把职权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

“在谈论是否有资格成为我国的主要执政党之前,伊党需要计算一下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是赢得多少个席位。”

莫哈末依斯干达指出,即便国盟内另一成员党土著团结党(土团党)加入,也难以单独组建政府,必须依靠其他政党的协助,特别是沙巴和砂拉越的政党资源。

他表示,伊党的支持力量完全建立在马来人占多数的地区,特别是被称为“马来链带州”(Malay Belt State)的东海岸和半岛北部各州。

“国盟需要扩大其影响力至沙巴和砂拉越,以获得简单多数来组建政府。问题是,伊党是否能够吸引到这些支持,因为上届大选的结果表明,若伊党单独参选是无法赢得很多席位。”

他强调,土团党显然需要依靠伊党在基层推动发展,因为他们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