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火箭会成为牺牲品吗?/王介英

在首相“交棒”没有确定时间表的今天,什么事都可能会发生。一种可能是首相兑诺在11月交棒,留下一个暗流汹涌、貌合神离的希盟;二是敦马哈迪医生借助完成签署的关键多数“法定声明”,首相做到届满,甚至做到死,让安华只能无可奈何,乖乖地寄人篱下,在已“变质”的希盟里痴痴地等待“接棒”,等到天荒地老,而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则沦为“看人脸色过日子”的一群可怜虫;三是敦马凭着关键多数的“112席”组建国民联盟,走后门“再变天”,把人民公正党的安华派、行动党、诚信党踢出布城。

不论是哪一种,火箭都将成为这场“恶斗”的牺牲品,因为据调查,选票最多的马来选民不要火箭;即使希盟没有瓦解,火箭也会成为连累希盟的“票房毒药”,何况火箭95%的华裔支持者已因火箭不敢为华人权益据理力争而跑剩35%!如果最坏的局面真的出现,火箭可能从此打回原形,去当它的“千年反对党”!



我们常听长辈告诫我们说:“有风不可驶尽”、“有话不要说到满”,因为山水有相逢。若风光时把话说绝、说死,那落难时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可是,火箭在大选前拍胸膛打包单,一旦希盟执政,马上就承认统考。希盟真正执政时,火箭才知道之前所说的“四党平起平坐”,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认知,事实是不论大事或小事一律由敦马一人说了算。初尝“当家不当权”的滋味之余,对承诺一延再延,延到今天,依然没有眉目,只能让倪可敏出来放狠话:“统考若不承认,火箭考虑退出希盟”!

谁知竟然没人理睬,看情形不对劲,只能又出来否认放过这样的狠话!看来,承认统考的承诺恐怕冻过水,难逃泡汤的噩运!偏偏华团与华教界那批人又紧咬不放,穷追猛打,连媒体的时事评论员也帮腔催逼,却又不能直言自己与前朝的马华、民政一样力有不逮!

“里外不是人”



火箭最大的败笔是拉曼大学学院拨款不直接拨给拉曼当局,而拨给校友总会,以致触犯众怒。这都是自己心胸不够宽,看不开放不下所造成的大错。

如果希盟不幸瓦解了,那火箭将由高峰跌入深谷,想再重建火箭声威,再战沙场,恐难如走蜀道,因为自己已两头不到岸,“里外不是人”,马来社会既不会要自己,华社也必拒之千里之外。

当初登上龙门时的那种洋洋得意、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傲慢嚣张,势必变成可笑可耻的丑态,被当代以及后代的人拿来当笑柄一唱再唱。这一切的一切都肇因于没把“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在心上!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优大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反应

 

言论

成也敦马,败也敦马/许国伟

先说一段往事。

2022年,我受邀在 TEDxPetalingStreet 演讲,谈的是历史与人性。其中,我用了乾隆传位给嘉庆的故事,来对比敦马哈迪传位给敦阿都拉。

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聪明强势,是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

乾隆统治时期,被称为盛世;但他晚年好大喜功、挥霍无度,官场贪腐严重,国库空虚,最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嘉庆。而且,乾隆退位后还不愿放手,继续以太上皇身分干政,指点江山。

马哈迪是我国第四任首相,同样聪明强势,也是在位最久的。他任内推出许多大型工程,提出2020年宏愿,不少人称赞他有远见;但执政后期,国家问题百出,最终也留下烂摊子给接班人阿都拉。

马哈迪退位后也不真正退休,担任“后座司机”,继续教阿都拉怎么开车。

再看嘉庆皇帝,史书这样形容他:性格温和,能力平庸。他虽然想改革、肃贪、听真话、节省开销,但最终一事无成。大清朝江河日下,嘉庆也越来越保守。

阿都拉的性格一样温和。他提倡中庸,结果被讥讽为平庸。他也提出改革、反贪、听真话、节俭,最终也都失败,政绩乏善可陈,日渐保守。

当然,历史与人物不可能完全相像。但当不同的人有着类似的性格与处境时,历史往往就会重演。

前首相阿都拉的经历,就是如此。

阿都拉的上台与下台,是机遇也是无奈。他的“成”,在于马哈迪;他的“败”,也在于马哈迪。

2008年全国大选,国阵遭遇政治大海啸。造成这场挫败的原因很多:阿都拉个人表现问题、施政不佳、经济放缓,加上巫统内部骄横嚣张。

阿都拉放宽言论空间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阿都拉时代放宽言论空间,人民可以更大胆批评政府。特别是他允许巫统大会直播,结果巫统领袖与代表发表了许多极端种族主义言论,引发华社哗然和震怒。

除此之外,马哈迪公开炮轰阿都拉,更是推动政治大海啸的关键力量之一。最终,阿都拉黯然下台,由马哈迪“更满意”的拿督斯里纳吉接任首相。

还记得那一届巫统大会,阿都拉宣布交棒时,马哈迪静悄悄现身会场。然后,在万众瞩目、雷动掌声中走上台,拥抱阿都拉,与纳吉和阿都拉手拉手,来了一场象征性的“大团圆”。

当时的巫统上下可能心想:这下好了,敦马回来了,巫统不再分裂了,纳吉领导下一定能一洗颓气、收复江山,国阵的江山又是铁打的了。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懂了。

阿都拉退位后淡出政坛,而马哈迪却在不在其位时仍要插手政局。

他继续炮轰纳吉,后来退出巫统、成立土著团结党,再后来加入希望联盟推翻国阵,又再后来反出土团党创立新党……

如今,阿都拉已离世,而百岁高龄的马哈迪依旧活跃、四处奔走。

回看过去,阿都拉曾经握有推动改革的契机,但最终错失良机。这里头,马哈迪的影响,实在不能忽视。

真是——成也敦马,败也敦马。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