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火箭勿到丹登竞选/林恩霆

民主行动党吉兰丹州主席阿兹哈日前提到吉兰丹行动党对在来临州选中,使用国阵旗帜是没有问题,他相信基层都会接受。

言下之意,行动党看似要上阵来临的丹登两州州选,但是行动党使用国阵旗帜并不会增加该党的胜算,而只会拉低国阵及希望联盟的胜算。

行动党在马来社会并未完全获接受,甚至有厌恶之嫌。丹登两州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也以马来人居多,尤其是伊党已执政33年的吉兰丹州,更是排斥行动党。

因此,行动党根本不该考虑使用哪个旗帜上阵,而是完全退出丹登的战场,免得给国盟更多的课题攻击国阵和希盟。

行动党仅需守西海岸

行动党仅需要守住西海岸的战线即可,无需在东海岸插旗,反正行动党过去也因选举策略需要,不曾在丹登两州竞选。

在2022年大选,土著团结党曾使用伊斯兰党旗帜上阵国会议席,但行动党使用国阵旗帜的策略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因为马来选民不认为投票给土团党或伊党之间,有着很大的心理矛盾和政治矛盾。土团党和伊党都是国盟成员党,也都是以马来人主导,因此不会有这样的政治顾虑。

然而,对于行动党使用国阵旗帜,这是存在着巨大的猜疑和政治概念的不同。行动党并不是国阵成员党,国阵老大是巫统,巫统以马来人为主,但行动党在他们印象中是极端的华人政党,也不能与马华一概而论。

因此,土团党使用伊党旗帜没有政治思维的冲突,但行动党使用国阵旗帜就有这样的政治思维冲突。

纵观行动党在丹登两州的执委会名单,登嘉楼14名成员当中有13名是华裔,吉兰丹行动党执委会则有16名成员,其中11名是华裔。

即使在吉兰丹及登嘉楼州议席选举中,行动党将会委派马来候选人代表该党上阵都好,其执委会依然无法说服丹登两州选民说行动党不是华裔主导的政党。

但话说回来,国阵成员党马华却曾在丹登二州赢过议席,还曾出任行政议员。因此,行动党是因为过去的政治包袱,以及过去的选举策略,而自我断了在丹登两州的政治势力,也导致今天的行动党难以被丹登两州选民所接受。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